第32章 文不愛錢,武不惜死(1 / 2)

屠刀高舉,血濺刑場!

天地仿佛也暗淡了幾分,正如那句山河改色,日月韜光。

【文天祥,這是一個足矣讓民族牢記的人物!無須誇大,無須吹捧,因為他本就足夠優秀!當你陷於黑暗不見光明不妨想想他。

山河淪喪,故土失陷,國亡已成定局,可總有這樣的人,試圖重振故國,你或許笑他傻,或許笑他癡,明知不可為卻偏要為之。

這就是氣節,俗世榮華代表不了一切,總有一些東西高於要世俗,一如氣節、理想、信念,信念不滅,縱是身處黑暗又如何?

薪火相傳,這是民族的魂,不論歲月變遷,滄海桑田,總有人承先賢之道,永不屈服,抗爭到底!】㊣ωWW.メ伍2⓪メS.С○м҈

【另附視頻“崖山海戰”敬那些不屈之先賢!】

“平地已無行在所,丹心尤數中興年!”

“板蕩純臣有如此,流芳千古更無前!”

1279年,南宋軍殘部退至崖山,在此同元軍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海戰。

視頻浮現:

壯闊的海麵上,千帆竟渡,百舸爭流,一方是如日中天的元軍,一方則是士氣低迷,日暮西山的宋軍。

元軍三麵合圍,初以火攻,未果。既而封鎖海灣,截斷宋軍砍柴取水之路,令宋軍隻能日食幹糧,渴飲海水,戰力大降。

未幾,箭若飛蝗,水師並進,元軍趁宋軍鬆懈之機,大舉進兵,宋軍大潰,隻餘張世傑領少數部卒突圍。

戰後,陸秀夫背負年幼的末帝投海,十萬軍民殉國,以至海麵浮屍十萬餘,悲戚壯烈!

張世傑聞報後仍不願放棄,欲借楊太後身份另選趙室子弟為主,繼續抗爭,無奈楊太後知道皇帝蒙難,也自赴海而亡,張世傑隨後也被大風雨溺亡。

自此趙宋統治徹底終結,華夏也第一次被草原民族主宰。

慘烈嗎?很慘烈!十萬軍民隻是虛指,這個數字或許要更多些,或許還要少些,誰知道呢?

陸秀夫、張世傑,這兩個與文天祥並稱的人傑,或許就能力而言他們算不得強,但論氣節,曆朝曆代幾人能比?

高官厚祿、榮華富貴,有的是人為之癡迷,甚至於放下尊嚴,拋卻道義。

然而堅守道義,不貪戀權勢富貴,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又有幾人能做到?

“崖山!崖山!”趙匡胤目不轉睛,眼中血紅一片,這是他創立的大宋,走了三百餘載,終究還是亡了,幸的是就算亡國依舊還有這些忠臣相陪。

不幸的卻也是有這些忠臣,不然或許也不會發生如此悲戚之事,十萬人,這似乎隻是個單薄的數字,但這數字包含的卻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祖龍:若是這南宋人人皆如此,豈會亡國!

嬴政按劍肅立,別人看到的是這十萬軍民齊殉國的氣節,他看到的卻是南宋百姓的精神氣,麵對侵略,竟沒有多少百姓抵抗,宋軍也往往一觸即潰。

歸根結底,這個國似乎都少了一種精神,尚武!

不僅是南宋,就是前麵的南明似乎也是這樣,少了尚武精神,雖然也有於謙、李定國、文天祥這些能人,但大多數人都少了這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