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詩書中華》就在這樣不可思議的一幕中收尾。
節目引起的轟動也是遠超節目組的預期。
一檔文化宣揚類的節目,實時收視率竟然遠超那些常年霸榜的老綜藝,而且獨占熱搜前五。
【《嶽陽樓記》】
【詩書中華】
【此子獨領文壇百年風騷】
【《遊洞庭湖》】
【】
……
往後還有不少和節目相關的話題。
在節目播出前,誰也沒想到能有【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這樣驚豔的詩句橫空出世。
更沒有人能預料到竟有人能以範公為己,寫下這樣一篇優美不乏教育意義的古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一句話,完完全全就是對這位曆史名人最貼切最真實的寫照。
而造成這一切的,都是那位不聲不吭隻管批發詩詞的【唐詩宋詞三百首】。
對於他,網友的評價也是極高。
——【“他叫這個名,我本來以為他就是隻會寫寫詩寫寫詞,可沒想到還能寫得這樣的一手好文章,雖然知道我今年初升高後就有可能要背他的作品,可我竟然一點都生不起來。”】
——【“別說占據文壇百年風騷,這種詩人,怕是千多年來,也沒幾個,放在我們現在這文壇,分明是委屈他了。”】
——【“感覺溫老爺子還是說的保守了,天才文才十鬥,該是還欠他三鬥。”】
作為貫穿整個學習生涯的詩詞古文,幾乎是所有學生對它都是愛恨皆有。
愛它的美,愛它的曆史,愛它在整張語文試卷中是最好得分的題型。
恨,自然就是討厭需要花時間花精力去背誦。
但隻要是任何了解過自古以來的詩詞文化,或多或少都會因它而沉迷。
縱觀全世界的文明,能以各自文字精煉成這樣富有美感的文學作品,也唯有中華。
文字,也是民族文明發展史中最具象征意義的,而由文字組合成的詩詞更是集文明大成。
短短數日內,國內關於詩詞的話題直接是成了所有人的議論中心。
從去年的【國風潮】再到今年開年就起勢的【詩詞】,不管是各行各業還是相關部門都樂得見到。
對於前者來說,行業和市場的多元化都是機遇,踩著這樣的大風,他們的工作或許能更上一層,多了個新的選擇。
至於後者,這更是他們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
在那個紛亂時代後,國內除了蓬勃發展外,也是頻頻遭受外來文化的衝擊。
不單是在生活科技音樂藝術等等方麵,對新一代國人思想更是有了無痕跡的入侵。
國強兩個字,歸根究底還是在於人強,人強自然又是基於少年之身。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八個字才是最好的方式。
但往往來說,都是取其精華,帶其糟粕。
如今,國家強大,科技水平也是獨一檔,可在文化藝術領域一直處於弱勢,光是音樂圈電影圈都是被國外衝擊的七零八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