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裏還在忙碌著,而廣場已經變成了打穀場,兩個班的同誌們分工明確,把脫好的小麥過篩後一一裝到麻袋裏麵,這時候的麻袋子可比後世那些化肥袋能裝的多,一麻袋就能裝下一百五十多斤,場麵很喜人……

三百多畝地足足忙了一個禮拜,這並不是大家幹的慢,而是何雨柱特意要求大家放慢了速度,沒辦法,大家的幹勁太足了,原本以為農忙的季節會很累人,但有機械設備作輔助,真的省時省力。

一台收割機可真是幫了大忙,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但及時得到了完善,變得更加順手,一小時就能收割五六畝小麥。而運輸工具就是何雨柱在空間弄出來的兩匹高頭大馬,後麵掛著的是改裝後的四輪馬車,特別能裝貨,就這樣,第一天大家夥就搞定了六七十畝地。

何雨柱看這情況,幹脆就讓大家放慢了動作,要勞逸結合嘛,畢竟他們都是第一次幹農活,雖然有設備輔助,但勞累過度,第二天就會顯得疲憊,眼下時間有的是,天氣又好,他可不希望大家再累出病來。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啊,很多農民兄弟就是在農忙的季節,因為操勞過度就落下了病根,也就是腰肌勞損,頻繁的彎腰抬頭,可別以為這是在健身,完全不搭嘎,這是在動力輸出,損耗的是自身的精氣,如果時間久了,就算是老人兒,也會受不了的,更何況這些還都是工人子弟呢~

領導一發話,大家夥自然特別高興,在休息的時候,收割班的同誌們就在田間地頭搞起了小活動,

何雨柱比較重視大家的業餘生活,平時大家在沒事的時候,經常排練一些小節目,所以他們在北大慌的日子也不枯燥,總會就地取材來自娛自樂~

北大農場在春耕的時候比場站那邊早了近一個月,所以這邊都忙完了,他們還沒有開始,何雨柱不免又去“慰問”了一番。說白了就是去炫耀,順便再打聽打聽七場站的事。

過了麥心季節,東北的天氣冷的也快,說話就下雪了,為了作好迎接第二批知青的準備,他不得不提前想辦法。

按照何雨柱的計劃,剩下的兩批人馬,都不會安排到北大農場,也要讓他們也體驗一下北大慌的困難和艱苦的環境,不然他們不知道珍惜。當然了,何雨柱也是有心想要考驗考驗他們,這裏說的考驗是指人的思想動態。m.X520xs.Com

現在的這批人都是跟著何雨柱一路奮鬥過來的,思想自然沒得說,但下一批可就說不準了,何雨柱也沒有時間再去陪他們耍,所以借此機會考驗一下,誰要受不了,自然可以退出,退出就意味著當了逃兵。

何雨柱也不會做的太絕,要知道,凡是下鄉的人,沒有特殊情況是不能回去的,誰要是敢私自逃跑,那後果會很嚴重,說是通緝犯也不為過。

不過,那是在兵團,何雨柱不想學他們的做法,作為後來人,他感覺有點不盡人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如果他們受不了,就讓他們回去好了,給他們自由。

但是工廠已經把他們除名,就算他們回去了,也是一個無業遊民,而且還會受到街道和鄰居們的指指點點,隻要他們抗的住,何雨柱也很樂意他們回家,可要是他想再回來,那對不起,恕不接待,誰也不願意要這種見困難就跑的人,思想有問題,耍小聰明在何雨柱這裏不好使!

何雨柱拉著老高把七場站的事兒提了一嘴,老高也夠意思,立馬就和兵團聯係,但得到的回複確是,租用可以,想買不可能。

這下沒轍了,何雨柱也不知道兵團是怎麼想的,建設了一半就準備放棄的宿舍還不打算賣,可真是有錢。

既然不能買,那還繼續租吧,好在時間充裕,準備工作也不用太著急,在下雪之前把地方收拾出來就行。

麥收的成果統計出來了,小麥畝產近七百斤,這跟何雨柱的預料差不多,因為他就在第一場春雨的時候用空間裏的湖水灌溉了一次,其餘全靠老天爺和水渠灌溉。沒辦法,他可不想再這裏搞什麼實驗田,要真是畝產一千多斤,肯定又要轟動,這是他不想看到的。

再說北大慌的黑土地肥沃的很,就算不用靈泉灌溉,如果管理得當的話,畝產千把斤也不是不可能。隻是眼下這個時代,化肥沒地方弄,另外就是農藥,何雨柱之所以用了一次靈泉,就是害怕小麥會生病,其實並不是為了高產。

第一年就能有這樣的收獲,大家已經非常高興了,在別的地方,別說畝產七百斤,哪怕再少一半,也算得上是豐收。另外二十多畝的水田倒是意外高產,竟然達到了九百多斤,統計下來一共有近兩萬多斤,現在農場裏有六十多個人,就算一個人一天吃一斤大米,也夠大家吃上一年的!如果再加上二十萬斤小麥的話,嘿嘿,這日子有盼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