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春節不放假,那傳承幾千年下來的過年習俗,也都被順理成章地被取消了。像放鞭炮、祭拜先祖、舞獅舞龍、置辦年貨之類的民俗活動,從今以後再也看不見了。采用“讀者來信”上的話說就是,
“什麼敬神、拜年、請客、送禮、吃喝玩樂,都統統見鬼去吧!我們工人階級從來沒有這些肮髒的習慣!”
還有,像喝酒打牌這樣的活動,也被當作陋習取締。現在唯一能夠保留下來的傳統習俗,恐怕就隻剩下“貼春聯”這一項。
但就算是“貼春聯”,也和以前大不一樣。以前的春聯,會寫上
“綠竹別其三分景,紅梅正報萬家春”
“日日財源順意來,年年福祿隨春到”等等,是寄予著美好祝願的內容,而現在春聯的內容大多變成了像,“三十不停戰,初一接著幹”之類的戰鬥口號。
除了春聯要改變之外,還有吃“憶苦思甜飯”的潮流也順勢而起,說到這個憶苦思甜飯,估計很多人不太了解,具體說來,“憶苦思甜飯”大概有兩種,一種是用爛菜葉、芋頭花、南瓜花、蘿卜纓、野菜、米糠、地瓜幹等雜糧煮成的粥,
另一種是用玉米麵、山芋幹、山芋粉、麩子等蒸成的窩窩頭。
這兩種食物的最大特點就是難以下咽——你沒聽錯,估計這正是創辦者最希望達到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通過這種品嚐這種以前窮苦老百姓最常見的食物,來牢記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大家應該去熱愛新的社會。
雖然東北地廣人稀,場站離城市比較遠,但也要緊跟形勢,所以說,熱鬧熱鬧可以,但不能太過張揚。場站分配過來的大都是知識青年,這寫春聯的任務就交給他們來辦。
到了除夕夜,食堂加餐加湯,大家熱熱鬧鬧的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這邊是熱鬧了,但是其他地方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尤其是城市中,一些人想偷摸的搞個儀式,畢竟是傳統,誰不盼著來年順順利利呢?
但是他們忽略了眼下的形勢,“那些人”簡直無孔不入,誰家有一點動靜,這邊立馬就得到“消息”,緊跟著就找上門一頓教育(打和砸),這能怪得了誰呢?要怪隻怪你自己不開眼……m.X520xs.Com
……
出了正月以後,東北的天氣開始逐步回溫,現在是陽曆三月,北大慌已經不冷了。憋了一個冬天,把大家都憋壞了,趁著天氣回暖,也該幹點正事了。
何雨柱也帶著機械廠——不對,現在應該叫“北大農場”的人,你沒聽錯,他給自己的農場起了一個很響亮的名字,京都有個京都大學,咱們這邊有個北大農場,反正將來都是種地,那麼大家就在一個水平線上了,哈哈~
鬆嫩平原上的積雪基本上都已經化開,之前何雨柱開辟出來的道路還在,他們現在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路麵上的腐草清理幹淨,七八公裏的長度也不算短,一天清理一公裏,一個星期就能搞定。
你會說了,六十個人一天隻幹一公裏,是不是偷懶了?其實不是,是因為積雪融化成水以後,滲透不到土層,所以路麵看起來特別泥濘,深一腳淺一腳,甚至好多地方還在水裏泡著,沒辦法,清理起來確實很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