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北秦和大慶的邊境,找到了一個在城外多年放牧為生的牧民。

草原上不僅有成群的牛羊,亦多的是覬覦牛羊的狼群,所以當地的牧民都要熟知地形,對每一寸草原都了如指掌,才能保護好自己的羊群。

而他們幾番周折,終於找到了一個當年曾經為北秦人帶過路的老牧民。

老人當年被北秦人以家人性命威脅,為了保全妻兒,不得已才替外敵帶路,為這件事,老人一直心中愧疚,故而生活越發偏僻,幾乎不同外人交流。

風字軍找到老人的時候,老人還以為他們是朝廷派來治自己的罪的,竟下意識便要逃跑,還好被風字軍及時攔了下來,好生勸說了一番,才願意平靜下來,給他們講了當年發生的事情。

當年北秦人用他妻兒的性命,威脅他做向導,而這麼被北秦人捉來的,除了他,還有好幾個牧民。

因為常年在北秦和大慶邊境生活的緣由,亦能通曉大部分的北秦話那時候在北秦,大慶官話還沒有像如今這般普及,故而他為北秦人引路的同時,有時候還要充當北秦人的翻譯。

北秦人態度傲慢,大約是早就準備要殺了他們滅口,故而一直不將他們這些牧民放在眼裏,所以幾乎做什麼,都不會避著他們。

老人若非機緣巧合之下得知,自己一直想要保護的妻兒早已遭了北秦人的毒手,也不會下定決心,在一次替北秦人引路時,悄然逃脫,便也會和其他牧民一同遭了北秦人毒手。

恐怕薑楊也不會想到,多年前,一個被迫充當向導的牧民,會曾經親眼見過他走進北秦人的營帳,甚至在這之後還從北秦人的手中逃脫,在草原上安然活到了如今。

老牧民並沒有參與那一次的翻譯,因為薑楊多年鎮守邊城,自己便通曉北秦話,用不著旁人幫忙翻譯。

但老人當時亦不太敢相信,一向守衛邊城的薑家人,會背叛大慶,於是冒著生命危險,愣是在營外晃悠了幾遍,因為太過緊張,沒有聽清楚北秦人跟薑楊商量了些什麼,隻聽到了"薑心月"、"城門"、"交易"幾個北秦詞。

那日之後,北秦人一改先前的緊張頭疼,突然對攻下薑家人鎮守的城池有了極大的信心。

老人也正是在那之後,心中不安愈甚,後來才找機會逃脫了敵營,可還沒來得及回城中告知這個消息,邊城就已經被北秦人攻破了。

這麼多年,他一直很想將自己當年的懷疑告知旁人,可他卻總是想到,自己在旁人眼裏,亦是北秦人的幫凶。

而對城中的百姓來說,薑家人是守衛他們的英烈,薑楊亦是救他們於水火之中的英雄。

一個是英雄,一個是叛徒,恐怕他便是說了,亦不會有人相信。

他亦沒想到,多年之後,會有人費盡千辛萬苦,居然找到了自己,讓他有機會說出這個隱藏多年的秘密。

風字軍當然也沒有輕易便相信他的話,尤其是當時北秦軍臨城下,城池四麵城門緊閉,薑楊在城中守衛,怎麼會突然出現在北秦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