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生陶應(1 / 2)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

徐州。下邳。刺史府。

“唉,什麼狗屁倒灶的重生,連一點光環都沒有!”

“沒有狗係統,就沒有金手指,生在這漢末三國時代,讓一個現代人,在一群“插上毛比猴精,拔了毛比人還精”的古人之前,怎麼混啊!”

“不過,這也是個好時代啊,至少有權有勢,就可以為所欲為!”

享受著四個年輕貌美如花的丫鬟用纖纖玉手進行的全身“莞式”按摩,陶應暗自一會兒吐槽,一會兒感慨。

穿越過來已經三天了,陶應慢慢接收了前身的記憶,也逐漸適應了現在的身份。

陶應,字重光,陶謙嫡子。

家中除了大哥陶商,第二代就隻他一個男丁。

陶應,也是一個被淹沒在三國曆史長河中的鬱悶官二代、富二代。

真可惜了“重光”這個字。

“重光”嘛,就是日和月相合,寓意不言自明。

千年後,有個叫李煜的人,也給他起了一個字,就是“重光”,看看人家,成了南唐後主。

可看看陶應,來過世上一遭,跟沒來過一樣,整個三國的詞典裏,除了“陶應”二字,什麼也沒留下,要多寒酸有多寒酸!

同樣是官二代,再看看人家袁術,雖然被曹操評為塚中枯骨,自不量力稱帝作死,但好歹也風光無限,曆史聞名!

可到了陶應這兒,爹不重視,徐州士族、大戶沒有一個看好。

最終,陶謙死前,寧可“三讓徐州”於大耳賊劉備,也不給兒子留半分田;陶謙死後,兒子也跟著淹沒在了曆史的煙塵之中。

“不行,重生都重生了,哥一定不能重蹈隻知到處遊蕩,不務正業,窩囊一生的陶應覆轍,我要逆天改命!”

既然重生為陶應的事實無法改變,那就絕對不允許在陶應身上發生的“悲劇”出現在自己身上。

“是陶應又怎樣,三國又如何,亂世也沒什麼,我還就不信了,我一個現代人會在古代混不下去!”

想到此,陶應心中頓時激蕩起蓬勃的戰意!

“哥的家世雖不及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兄弟,但起碼比曹操起點高許多吧!”

作為徐州刺史的兒子,這身份簡直就是特權待遇。

陶應享受著來自“東莞”的按摩,愈琢磨愈舒坦,愈尋思愈興奮,相對於那些出身草根卻依舊能夠打拚出一片天地的穿越前輩,自己可以說一開始就有著豐厚的本錢,前途可謂一片光明!

至少有陶謙這樣的爹,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地盤有地盤。

有著這麼多的資本,若是還不能闖出一番事業,自己就可以找塊豆腐撞死了!

“就是忠心的人少了點啊!”

這不能怪陶謙,誰讓他是徐州的外來戶呢,地方豪強跟他磨合的時間太短!

不過,這有什麼關係呢?自己又不是原來曆史上的那個陶應,如今中平五年,正是搶先拉人頭的最好時機。

“對了,這個節骨眼,臧霸就亡命在東海郡,孫觀兄弟也跟著他在混,正好趕在十月黃巾賊再次大規模進犯徐州、青州之前截胡、招攬,給哥先湊一個起家班底再說。”

“唉,是不是有點想當然了?若沒點實力,即便招攬,恐也是個養不熟的白眼狼啊!”

陶應雖眼熱臧霸,但還是有些疑慮,臧霸被陶謙招攬後,也不曾薄待於他,為何對陶謙離心離德呢?

“應是不看好陶謙吧?不然,怎會對曹操又死心塌地!”

陶應神色起起伏伏,陰晴不定,瞅得四個替他按摩的“東莞”女心驚肉跳,大戶人家的爺真不好伺候,一個不滿意,輕則撻伐,重則殞命。

陶應無心留意侍女們的神情變化,他還在合計活下去的策略。

“這會兒,曹操這個濟南國相離開青州去了洛陽,做了西園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他的好基友袁紹被任命為中軍校尉。”

“明年,也就是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漢靈帝駕崩,九月董卓入京。”

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當然就是群雄並起,各路鬼神粉墨登場,各憑手段瓜分大漢這塊蛋糕了。

“雖然占據徐州不是好牌,但也不至於將牌打得稀爛。”

有著陶謙這個強大無比的後盾,再加上自己超越這個時代兩千多年的見識,陶應覺得自己不說一統天下,起碼稱霸一方毫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