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開學報到(1 / 2)

九月初的商州市仍未脫去八月的酷熱。盡管昨天剛下過一場雨,早晨的城市地麵上已沒有了一絲雨水的痕跡。剛進商州市地界時方源還在車上睡著。一進商州境內,方源猛然從車輛的顛簸中清醒過來,好奇的打量著這個已經不是第一次來的城市。作為一所中部省份的省會城市,商州集中著全省最優質的教育資源,而商州科技大學則當屬優質中的優質。一個月前,方源收到了商州科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對於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方源除了有著大一新生的好奇與渴望外,還有一份特殊的打算:從進團委當學生幹部入手,為政途鋪路。

對於這番打算,方源有著這樣的一套理論。作為一個從小就性格內向的人,方源在同陌生人打交道方麵能力是特別欠缺的。所以除了從小到大和他一起長大的幾個同學玩伴外,方源家裏的朋友和人際關係很少。然而方源又是那種腦子裏想法特多的人。盡管在外人看來這是個靦腆的跟小姑娘似的男生,但他的朋友們都知道,一旦和方源深交,那方源必定將在他們麵前成了另外一個人,幽默風趣、侃侃而談。

類似於古往今來的知識分子,方源也有一股揮斥方酋的書生意氣,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在政治上大有作為,造福江山社稷,蔭福黎民百姓,同時也可以改善同樣是一介布衣的家人生活。方源認為,在當世,要想幹一番事業,得有如下幾個條件:一是能力,除了能說敢創,還要有點自己的真本事;二是人脈,要結交權貴,手眼通天,關鍵時刻有人能拉你一把。三是機遇,然而機遇也是最可遇不可求的東西。運氣好的人可以一日暴富,連升三級,點子背的人也能瞬間“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方源認為,機遇最重要的不在於能不能碰到,而在於機遇擺在眼前時,自己有沒有本事拿得起。所以,對於即將進入大學這個半個小社會的方源而言,現在正是鍛煉能力,積攢人脈的最佳時期。

在大學,要論鍛煉能力、積攢人脈,莫過於學生幹部。學生幹部是什麼?按照官方的說法,學生幹部主要包括黨團組織兼職學生幹部、各級學聯和學生會幹部、學生社團幹部,是大學生中的骨幹,是黨和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可要按咱通常的說法,學生幹部就是學生裏的“官”,對學生,他們學生中的領袖、代表,對老師,他們是老師的助手乃至跟班。然而學生幹部當“官”的能力也是有大有小,有的學生幹部論起心思,那是八麵玲瓏、透心剔骨,辦起事來,也能翻雲覆雨、手眼通天。有的學生幹部盡管平時疏於學習,可考起試來照樣是成績優異、名列前茅,獎學金、榮譽證書一個也不比別人少;然而還有的學生幹部卻是另一番境遇,生活渾渾噩噩、一事無成,關係一團僵化、四麵樹敵,學業也常常被荒廢了許多。然而畢竟這是兩個極端,大多數的學生幹部介於這兩者之間。

對於進團委,方源的考慮是這樣的。早在來學校之前,方源通過同學就打聽了,在這所學校裏,最牛的學生幹部組織還在團委。團委由老師直接管理,控製著學生管理實權的團委書記、輔導員都在團委。學生會雖是正牌的學生組織,可要歸團委的直接管轄。其複雜的層級關係,也注定著隻有經曆激烈競爭角逐後產生的學生會主席才能和掌握著實權的團委老師有深層次的接觸。方源認為自己目前的水平還做不到學生會主席的那一步,然而,如果能另辟蹊徑,直接進入團委,得到團委老師的注意乃至賞識,應是最適合自己的途徑。可怎樣才能得到團委老師的注意呢?方源決定開學後從競選班級的團支部書記開始。

來到商州科技大學時已經是上午十點了。此時的科大內外是格外熱鬧。一條巨大的彩虹門橫亙在學校正門前,在“熱烈歡迎各位新同學來校報到學習”的條幅映襯下,隨風微微搖動著。學校門口水馬龍,人流不息。許多送孩子的家長直接將車開到校園裏,擠滿了商科大的各個角落。

方源的專業是農學院的農學專業。在農學院的新生接待點,負責接待新生的是五六個學生會的女生。

“您好!請問農學院報到是在這裏嗎?“方源擠上前問道。

“是。你是哪個專業的?叫什麼名字?“負責接待的女生見有人來報到,放下正在把玩的手機,抬頭問道。

“我叫方源,是農學專業的。這是我的通知書。“方源將通知書輕輕的遞了上去。

接過通知書,女生翻查了新生花名冊,從中找到了方源的名字,低著頭對方源念道:“方源,你被分到農學1班了。“隨後在方源名字旁的空格裏打了一個對勾,又扭頭朝身後的人群裏喊了一聲:“王班助,你們班的學生!”

從人群裏應聲而來的是一位二十多歲的男青年,西褲筆挺,皮鞋鋥亮,一條藍白相間的條紋領帶被輕輕的卡在雪白的襯衫上。他的臉型是那種讓人一看就感覺特別正派的長方臉,兩隻眼睛炯炯有神,渾身上下透露著一股子幹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