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1917,東南亞一抹光(2)(1 / 2)

1917年,絲盟宣告正式成立,吸納成員國三十七個,預備成員國二十五個!

而在其中,屬於東南亞的國家高達近四十個!

“越南的事情必須在絲盟成立前進行解決,不然的話,絲盟的建立就要受到來自協約國陣營的嘲笑了。”

對絲盟的第一次即將召開政治經濟聯合會議,秦石璜如此闡述道。

某種意義上,在絲盟正式經濟軍事經濟合作會議即將召開的前夕,越南本地革命黨捅出這個大簍子,其實也有些威脅大秦,逼著大秦妥善處理的意思。

總的來說,河內戰役之後,對整個越南,大秦迅速的實施了軍事占領,但是,值得一提,因為持續的中南半島戰爭,在某些地方,大秦並沒有將當地的行政權力交還給頗具規模的當地本地革命黨,反而講這些行政權力交給了當地的華人商會。

從事實上來說,對越南中層社會結構的掌控和發展,華人商會是不折不扣的引領者,更何況,華人商會當權更有利於配合大秦當地的軍事行動。

於是乎,戰時政策慢慢的就演化成為了越南大地上一種獨特的政治體製。

簡而言之,靠近滇省的越南地域,諸如河內,大涼山周邊等,其當地的掌權者或者是當地行政機構幾乎近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華人。

而越往南,這種比例就慢慢的下降,且越南本土革命黨慢慢進行掌權。當然,由於海外華人的性格和人口問題,一般來說,整個越南的臨時武力機構,比如警察,治安隊等,大部分還是由當地革命武裝掌控的。

也正是因為這種權力結構分配才會導致了河內的悲劇的發生。

隻是,顯然,河內越南當地革命者想要借此番風波來威脅大秦放鬆對華人的支持,建立新的以越南本土革命黨為首的新政府的想法,注定要落空了。

一個事實說明,相比南方越南本土革命者統治的城市,北方由華人掌控的城市,無論是戰後的經濟恢複,還是配合大秦的程度,還是居民的居住體驗,基本上都要高上一個檔次。

當,河內周邊正效仿滇省進行土地改革,經濟改革的時候,南方的萬榮和金邊的臨時革命政府機構還處於爭權奪利的內鬥階段。

無疑,對一力想要將越南整體變為絲盟正式成員國的大秦來說,越南本土革命黨的此種行為無疑是讓大秦感到特別失望的。

畢竟,說到底,越南可是大秦第一個進行軍事援助的國家,也是和大秦接壤的殖民地國家,也是大秦目前為止支持最多的國家,也是大秦寄予厚望的國家。

本來,大秦想讓越南做個表率,為絲盟其他國家做個榜樣。不過,誰能想到,近兩年的支持,迎來的不是感激,不是感動,而是反目成仇,而是爭權奪利。

無疑,對此種行為,中國有個貼切的形容詞——白眼狼。

也因此,當白眼狼這個形容詞第一次出現在秦石璜對越南本土革命者的形容之時,越南革命者們未來的結局就已經板上釘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