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日月舊事(上)(2 / 2)

百年來日月宗深受曆代朝廷倚重,不論王朝如何更迭,宗門仍舊屹立不倒,享盡無上榮光。直至現在都是周、齊兩國討好巴結的對象。甚至南方隔江偏安的陳國,都不敢有絲毫怠慢,時常派遣臨川學宮代為往來。

謝陵之前詢問冠禮程序,臨川學宮未敢怠慢半分,得知禮程便馬不停蹄給他送來。固然因為他在宗門地位高,不過主要仍是南朝忌憚他身後宗門的緣故。

日月宗是武林門派,宗內弟子平常都看武學相關的書,文史一類反倒無人借閱,更別說史籍了。

十數本上皆鋪了厚厚一層灰,謝陵擦了好久才使之恢複原貌。

書衣用青色絹綾製成,右上書寫《日月史》三字,翻開第一頁,謝陵就被驚住了。

宗主傳記用“本紀”代稱,長老用“世家”,武功高或有功績的弟子則用“列傳”。

宗主以皇帝自比,長老等同王侯,有名的弟子視同人臣。作為一個武林門派,這已是極為僭越的了。

謝陵隨後注意到,《日月史》開頭引言是一個叫崔光的人寫的。大意是他非常榮幸且十分感謝宗主崔彧的推薦,能夠為日月宗紀事雲雲。類似於現代作家出書,前麵寫的感言。

崔光是北魏孝文帝時期的著作郎,與崔彧一樣出身清河崔氏。著作郎的職責是編修國史,讓他來為日月宗曆紀事,倒是人盡其才。

《日月史》從北魏第三位君主太武帝拓跋燾時期開始記事。

百餘年前,拓跋燾對外窮兵黷武、對內實行高壓統治,因此國內動蕩不止,叛亂四起。崔彧出身高門,專於武道,被拓跋燾安排在皇太孫拓跋浚身側充作武官。

拓跋浚繼位後謀權奪位之事多發,危難關頭皆為崔彧所救。崔彧由是寵眷優渥,凡是皇帝不便做或想探聽之事,皆交給崔彧執行,因此崔彧身邊逐漸聚集了不小的勢力。

和平四年,為了答謝,也為了安放崔彧及其背後勢力,日月宗應運而生。因崔彧信守“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觀念,且日月宗又替朝廷監視四方、清除異己,手段酷烈形同妖魔,令人聞風喪膽,世人便稱呼日月宗為魔門。

久而久之,這個稱號也就深入人心。

和平六年拓跋浚早逝,之後的獻文帝拓跋弘亦短命。直到拓跋弘的兒子孝文帝拓跋宏繼位,日月宗才真正攀上頂峰。

崔彧文武兼修且出身門閥,極受喜愛漢家文化的拓跋宏倚重,時常召其入宮問策。

太和十七年,拓跋宏遷都洛陽,崔彧親自沿途護送,並協助拓跋宏進行漢化改革。

太和二十年,拓跋宏下令改鮮卑複姓為單音漢姓,自己也改姓元宏。又大力提倡鮮卑人與漢人通婚,一係列舉措緩解了民族隔閡,改革初有成效。

元宏感念崔彧的功勞,封其為王,並提出為日月宗修史。時任著作郎的崔光與崔彧同族,崔彧便選了他,所以才有了開頭崔光感謝崔彧。

也就不難理解《日月史》的種種僭越,按崔光引言所說,這是元宏默許的,以此顯示朝廷對日月宗的愛重。

。您提供大神禁忌殘虹的山河劍心之我是晏無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