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20.自行車理論(1 / 2)

金次俊緊步追上來,用流利的漢話說道:“大王既平幽州叛亂,下一步若要收複被渤海竊奪的遼東,新羅國願效犬馬之勞。”

李熙回道:“渤海王那我會給他一封信,讓他自己把竊奪的土地交出來。貴國的好意,我會奏明天子,我聞貴國已有十年未曾派使節來我大唐了,這是要老死不相來往嗎?”

金次俊辯解道:“大王有所不知,我兄雖為國王,國政卻把持在一批顧命舊臣手裏,這些人多與渤海有舊,對我王兄多方掣肘,我王也屬無奈,唯恐上朝怪罪,日夜憂心,四十歲的人,頭發都白了一半。奈天佑我新羅,掣肘的老臣一個個歸西,我王一得掌權柄,立即打發我出使上邦請罪,我國大隊使團今秋必到東都謝罪。”

李熙笑道:“這就好,貴國與我大唐世代交好,休要受他人挑唆,舍本逐末。”

金次俊連連稱是,時有小校押送四名契丹俘虜從麵前路過,四名俘虜三人扶杖行,一人在地上爬行。李熙打發李四把小校叫來,問道:“這些人是戰場歸降的,還是力竭被擒的。”小校答:“從死人堆裏翻出來的,見我們人多就降了,膿包的不得了。”李熙道:“契丹這個族喜歡奴役別人,除了八部首領算是人,其他的都是奴,這些人自小就被打斷了脊梁,一生都站不起來了。”小校問:“長官要我將他們交給白奴軍,若連脊梁都斷了,送去何用?”

李熙微笑道:“脊梁斷了,才更易馴服。執行軍令吧。”

打發了小校,李熙又對金次俊說道:“國與國之間就像人與人之間,大唐是不屑跟這種族群交往的,我們的朋友應該是能堂堂正正直起腰板的人,不要這種奴隸。朋友相交貴在誠,若是趁著朋友有難就在背後插刀,這樣的朋友就不是真朋友,跟這些狗奴有何分別?”

金次俊臉色發白,掬了把汗水道:“我王兄舉兵向被,本意是協助大王破契丹,絕無對大唐不敬之意,請大王明察,萬不可中了契丹賤奴的詭計。”張三喝道:“笑話,我大王豈會中契丹奴的詭計?”金次俊連連點頭稱是,悄悄地又抹了把汗。李熙笑道:“隻要朋友之間以誠相待,任憑小人怎麼挑唆也不會得逞的。”

念郎忽然插嘴道:“隻是朋友相交當光明磊落,若是在背後亂搞小動作,難免會授人以口舌,而今契丹奴已平,貴國屯駐在大同江口的兩萬大軍幾時能退?”

金次俊吃了一驚,念郎是個生麵孔,以前並沒有見過,自出營起就一直跟在後麵,但自始自終未跟李熙說過一句話,看他的裝扮地位並不高,軍中等級森嚴,長官論事卑官輕易哪敢插嘴?這小郎是何來曆?

金次俊想了一下,揖禮答道:“幽州已平,大唐天威所致,醜類授首,敝國自是越早撤軍越好。”念郎道:“久聞貴國與我大唐一樣也過元旦,元旦前撤軍回國軍士們必會齊頌貴國君王恩德吧?”金次俊張口結舌。

李熙咳嗽了一聲,念郎拱手退下,李熙道:“玄宗皇帝劃大同江南空閑土地給貴國,已經七十餘年,至今尚有大片的空閑土地未能耕種,立國根本乃農桑魚鹽,貴國人少地多,國土已經夠用,占的太多反倒易為外人所覬覦,新羅使者以為如何?”

金次俊道:“大王所言極是,必當回國奏明我王,以舊年所劃國界為界,謹守疆土,執藩屬之禮,世代惟大唐馬首是瞻。”金次俊說完悄悄擦了把汗,心中一時狂喜不禁,他明白新羅國是躲過了這一劫。

巡視戰場將盡,李熙見念郎麵色陰沉,眼圈紅紅的,忽然問道:“十六萬大軍聚集在幽州,依你看是繼續北上平定草原雜胡,還是回師休整?”這話問的突兀,念郎記憶中父親從未以軍國大事考校過他,一時支支吾吾,半晌方道:“兒一路行來,見民生凋敝,軍士疲憊,心中多有怨言。兒以為,以為還是罷兵比較妥當。”

李熙白了兒子一眼,哼了聲,喝道:“讀了十幾年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麼,國家大事豈有你一個卑官插嘴的份?”唬的念郎目瞪口呆。

幽州城南一夜間堆起了一座四方形的土台,高四丈,邊寬六丈,四周圍以錦幕,遍插旗幡,經過一個月的談判,朱克融接受李熙的勸降條件,開幽州四門,軍隊開出城外,解甲收兵,交軍旗於天子欽差。李熙宣天子製書,拜朱克融為司徒,以朱赫為盧龍軍節度使。

幽州大局已定,會昌四年春,以契丹犯邊為由,大唐天子詔盧龍、河東、武寧、成德、義武、橫海、白奴、忠武、振武、天德等軍出塞擊契丹,宋、渤海、新羅三國各出運糧兵五千從征,又有室韋部十三大都督率部族軍從征。以太師李熙為諸道(國)招撫使,坐鎮幽州,總督各軍北伐。

可汗被契丹人虐殺的山奚六部首領來到幽州見李熙,商量聯合出兵攻打契丹事宜,李熙給予六部極大支持,六部首領感激涕零,齊聲嚷叫要與李熙歃血為盟。李熙笑道:“入鄉隨俗,我與諸位斬雞頭、燒黃紙,拜做兄弟,兄弟如手足,將來生死與共。”六部首領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