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偉義一聽,還真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他爺爺在整個南洋華人世界裏麵,按名聲來說的話,也就僅次於陳嘉庚而已,跟菲律賓馬尼拉的李清泉差不多,陳嘉庚是南洋華人抗戰救祖國理事會主席,而自己的爺爺和李清泉則是副主席。
陳嘉庚的新加坡,雅加達的他爺爺,李清泉的馬尼拉,一個南洋的新客華人鐵三角就這樣的形成了。看上去似乎很風光,可是,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他們這些商人哪有什麼大的權力啊,特別是,他們的身份,還是以新客這個名稱著稱的,畢竟來這裏的年份太少了,大多數都是19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到現在這幾十年才到南洋的,跟那些勢力盤根的僑生相比啊。
跟他們不同,眼前這位崔少爺的崔家可才是真正的南洋貴族。崔家在荷蘭是可以說得上話的華人家庭,雖然難聽一點,就是荷蘭人的跟班,是走狗,可是,不可否認的是,以崔家為首的幾大家族,現在已經在荷屬印度尼西亞擁有著隻僅次於荷蘭人的權利,就連幾年前日本來侵占時期,也沒有真正的去觸動這些家族的利益根本,害怕這些國家頑強的反抗能力,跟這樣的家族繼承人說話,他莊偉義,能夠真正的說聲不在乎嗎?
“有時候,宜早不宜遲,遲了,好東西都要得跟別人給分掉的”崔天浩看著遠方,突然轉過身來,“你覺得呢?”
“話是這樣說,可是,中國人最喜歡的是穩定,很多時候,穩打穩算,似乎才更加的符合像中國人的性格吧”
這家夥話裏有話!崔天浩心中一陣苦笑,也感到有些無奈。
1945年的印度尼西亞華人,絕對是情況非常複雜的,從幾百年來,華人不停的向南洋移民過來,或者過來謀生等,這主要是因為中國那邊某種困難原因實在混不下去了,所以這裏成為他們落腳的地方。
成群結隊的華人來到這裏。因此這些華人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派別,主要分為三大支。
第一支就是一般是從明朝永樂朱棣時期開始移民過來的人,在乾隆皇帝時期認為這些人對他統治下皇朝沒有太大的好處,甚至會容易變成變節者的時候,所以乾隆就有了閉關自守政策,拒絕成為這些人是他的臣民,禁止再回他們的家鄉。當然了,這裏麵也有乾隆認為漢人夠多了,無需再在意這些在海外開疆擴土自立王國的漢人政權的原因。
比如說一起的馬來西亞地區的蘭芳王國,廣東汕頭人鄭信建立在暹羅(後泰國)的吞武裏王國,廣東梅州人在南海最南端,現在屬於後來屬於有爭議但印尼管製的納土納群島的無名王國,還有許多,這些都是華人在當時的輝煌成就,可正是這樣,引起了清朝統治者的猜忌,在沒有清朝的這個後盾幫助下,一一的,都被荷蘭、英國等政府推翻了。
而這些華人,很多人對此很是耿耿於懷,因為以前他們的心是想著遠方祖國的,甚至經常朝貢天朝,可是最後卻是落得個不理不管的地步,寒了他們的心,因此這些華人,很快的融入了當地中。
在印度尼西亞的這部分,也被人稱為峇峇娘惹。這些人已經不再把自己跟祖國聯係起來了,他們已經把自己當作當地人,跟當地人結婚生子生女,現在這個時期,很多都是屬於荷屬印尼的底層人士,這些就是以蕭玉燦等人為主了。
而第二種,就是已經西方化了的華人,他們在印尼屬於頂端的存在,他們是印尼上麵的貴族,地位甚至比起荷蘭人也不會弱多少,特別是是在經濟方麵,而他們的子女接受的教育,也是西方化的,當然了華人教育還是有的,這一部分的人,加上他們的家丁、工廠的工人、以及護衛武力等,卻是占據著現在華人在印尼中的很大一部分。這部分人被稱為僑生,他們主要是鴉片戰爭之後過來的華人,從19世紀中葉迅速的西方化,比起荷蘭人感覺自己更像荷蘭人,大多都在雅加達等這類發達城鎮以及周圍的小鎮,他們支持荷蘭人的殖民統治,因為荷蘭統治者也支持他們這些人的頂層人身份和切身利益。互相利用的,荷蘭人也支持他們在荷蘭政府裏麵任職幫助荷蘭治理印度尼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