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他前世,中原幾國常年混戰,每年那麼多男丁戰死在戰場上,人口從來都隻有不夠,沒有說是嫌多的。

尤其是他的大秦,征戰六國、防備外族、建造長城......哪哪都缺人,還沒發生過土地不夠耕種的情況。

鼓勵生育都來不,還真的從來都沒想過如果人口太多了會怎麼樣?

在趙政提出這個說法後,眾人瞬間覺得眼前仿佛被剝開了一道遮眼的迷霧,豁然開朗了起來。

也不顧趙禎還在場,晏殊猛地站起身,神情激動地在場中來回踱步,口中不斷喃喃:“原來是這樣,原來是這樣,這就是所謂的盛極必衰嗎?!”

盛極必衰!

這四個字讓趙禎忍不住握緊了拳頭,努力克製,才不至於讓自己失態。

與晏殊相比,他內心收到的震動才是最大的。

在他當阿飄的那段時間,親眼目睹了包括大宋在內三個王朝的滅亡。

先不說大宋,也不提作為外族入主中原,各種民族矛盾尖銳的蒙元,大明王朝的滅亡,他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當時他就在想,大明的滅亡到底是什麼原因?

王朝總會盛極必衰,可這個導致他衰敗的根由到底是什麼?

是昏君?是奸臣?還是王朝氣運漸漸衰退?

都有。

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一代代下來,貴族越生越多,平民百姓也越生越多。

而這麼多人總要有地去安置,貴族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去搶奪平民的土地,可這些失去土地的平民又怎麼辦?他們也想活。

都說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更何況是人?

麵對這樣的絕境,揭竿而起也就成了他們唯一的選擇。

明王朝後期麵對的可不就是這樣的境況嗎?

在趙禎看來,與其說大明是亡於滿清手中,倒不如說是被各地此起彼伏的農民造反耗去了最後一點生機,而滿清不過是蓋上最後一鏟土罷了。

舊的王朝倒下,新的王朝建立;盛極必衰,合久必分。

在此期間,一大批人死去,勢力重新洗牌,田地重新劃分。

又是一個新的輪回,仿佛宿命一般。

想到這裏,趙禎猛地打了個寒顫。

晏殊和範仲淹雖然沒有看到過後世的場景,但他們身為這個時代最頂尖的一批人,隻要仔細想一想,也想到了這一點。

想明白後,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懼。

頓時隻覺一股寒氣從腳底直竄腦門。

再看向趙政,發現他神情依舊鎮定如常,甚至是有些冷漠。

這一刻,沒有人覺得提出這一說法的趙政會想不到這件事背後所蘊含的大恐怖,那他如此淡定的表現又是因為什麼?

“政兒,你是怎麼想的?”趙禎問出了眾人的心聲。

。您提供大神飛奔的橘有錢的重金求子後,我靠崽上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