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王珂身背十塊燒餅,還有一壺水,準時出現在崔指導員臨時住處。他坐在門前的台階上,靜候崔指導員的出現。
八點半鍾,他又轉移到征兵辦公室門前,晚上九點回家。
接下來的近三十天的時間裏,每天的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都可以看到王珂在“門前靜坐”。搞得征兵辦和帶兵的人,都認識了這個“一聲不吭想當兵”的王珂。
其間,除了聞訊而來的劉正操爺爺,另外沈廠長,邱段長和黃校長都來過。不過他們都是來見征兵辦的同誌,在門口進去時拍拍王珂的肩膀,出來時還是拍拍他的肩膀。
“獨生子女”當兵這一關太難了,尤其是那個年代,原則上一票否決。但王珂很有信心。他堅信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終於允許先報名,但接下來還有體檢關,最難的還是政審關。
在公布應征入伍名單的前夜,半夜十一點多,開“定兵會”的崔指導員出來解溲,意外發現了門前廊燈下的王珂。孤零零的人影,在燈下徘徊。
“王珂,你怎麼還在這裏?”
“崔指導員,我在等候最後的消息。”
“回去吧,明天早晨來看榜就知道了。”
“崔指導員,我真的很想當兵。”王珂知道這是最後的機會,努力了這麼長的時間,現在絕不能退縮。
“王珂,你的父母支持你嗎?”崔指導員的聲音從來沒有這麼緩和,他問。
“支持。”
實際上,崔指導員一直很糾結。這次山城市不愁兵源,他當然願意把最優秀的兵源帶走。可是隻有四十個名額。已經是最後一名沒有確定下來,看著眼前的王珂,他似乎下了決心。“如果條件比較艱苦,你願意去嗎?”
“我願意!”
這是王珂第二次和崔指導員的麵對麵談話,但這一次太重要了,一錘定音。
“好的,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崔指導員,我需要知道結果。”
“這就是結果!回去做準備吧。”
王珂愣住了,沒有想到幸福如此簡單。他喜出望外,壓低聲音問道:“崔指導員,我真的可以當兵了嗎?”
崔指導員點點頭,然後扭身進去了。
高二四班,有三名同學如願以償,應征入伍。
分別是顏麗,她被分到浙省的一個著名海島。
金克忠去了西南邊陲的邊防團。
王珂則直接被崔指導員點名,帶到北方,一個他說條件最艱苦的地方。臨走的時候,王珂在陳麗的支持下,把自己的所得全部捐給了母校的助學基金。他隻帶了十元錢和陳麗給他買的那套運動服,而踏上征途,立誌一切從頭開始。
因為疫情的原因,還有很多的內容沒有寫,比如王珂在高一就學會了理發和補鞋,比如王珂學會自己組裝的自行車和電風扇,比如說王珂高二學工時在汽修廠學習打鐵,比如王珂發明的“斷子絕孫捕魚法”,比如王珂後來參加藝術團演出和高票當選學生會的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