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1 / 2)

德順結婚,喜慶去了。給德順買了一條線毯,花了十塊錢。喜慶他們還組織了一個樂隊,帶著家夥去了。有笛子,二胡,三弦,笙,嗩呐,還有一個手風琴。喜慶原是吹笛子的,覺得手風琴更排場些,自己也能湊乎拉,就背上了廠裏宣傳隊的手風琴。

早晨有一頓待客飯的,喜慶也不覺得餓,就沒吃。德順一家人忙得都不照麵了。隻有二妹妹,二女兒過來照看了一下喜慶,“喜慶哥,您想吃什麼就吃點什麼吧!您隨便吧!”喜慶說:“好!你招呼他們吧,別管我了。”德順迎接新娘子,已經出發。樂隊練了一會,招來一大群孩子。幾個農民站在人群邊上看著。有一個農民站得很近,等樂隊一停,說:“拉個戲吧!耍孩兒!”樂隊的看了他一下,沒理會,開始演奏一首老歌“社員都是向陽花”。“耍孩兒”是雁北這邊的地方小戲,據說很受當地百姓喜歡。德順給喜慶嚎過幾句,喜慶覺得難聽著呐。

十二點多,德順接新娘回來了。鼓樂喧天,鞭炮齊鳴!德順推著自行車,到了家門口,妹妹們都跑了出來迎接哥哥嫂嫂;孩子們擁到門口,德順掏出水果糖撒到空中,孩子們高興地搶著。樂隊排成兩排,夾道歡迎。德順在前,新娘在後,走進院裏。喜慶起勁地拉著手風琴,德順看見了,高興地笑著。

新娘新郎進屋,主持兼司儀,班長禮金路在院裏安排著。擺好幾個長凳。幾把椅子,準備長輩們坐的。

結婚典禮開始了。德順和新娘站在地中間,背後坐著半圈兒長輩,前麵圍著一院的孩子和鄉親們。夫婦倆向主婚人,證婚人鞠躬行禮,向長輩行禮,夫妻對拜,然後開始宣讀禮單。這是一列長長的名單。“三姨,一塊!”,“二舅媽,一塊!”,“大舅媽,八毛!”……司儀那念一個,德順和新媳婦就鞠一躬。後來終因鞠得多了,也念得快了,就停止了彎腰,隻點點頭,再後來,連頭也不點了。“喜慶!線毯一條!看啊!線毯,”司儀把線毯拿起來,抖了抖,讓大家看,“得十來塊!陶瓷廠一塊的工人送的。”禮金路放下線毯,接著往下念。

開飯的時候,差不多已經兩點了。喜慶餓壞了,早上就沒吃飯,剛才還說不餓呢!大家也都餓了,坐好桌子,菜上來,顧不得好賴,一掃而光!不知道其他幾桌怎樣,樂隊這幫人,風卷殘雲,酒菜趕不上趟,主食上吧,糕,“黃糕蘸肉,吃完就透!”誰說了一句極粗的粗話。

喜慶他們告辭回廠,德順媽媽走過來,拉住喜慶的胳膊,“喜慶,您沒吃好吧?來,”喜慶跟著德順媽媽進了廚房。

“帶上點糕,回去吃!”德順媽媽給拿一個書包,裝了一包。

喜慶他們都走了,朋友們和鄉親們也差不多都走了。有一個北京插隊知識青年,叫“八癩子”的沒走,說要鬧房。

半夜,德順爸爸媽媽和妹妹都睡了,爺爺也早睡了,爺爺白天就沒怎麼露麵,隻是在典禮的時候,坐在長輩席上,受德順小倆口一拜,後來就回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