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根過來,幫著把鍋端起,放在鍋台上,青山揭開鍋蓋,吹著熱氣,提起拴籠的繩兒,提起籠,把豌豆糕掀在案板上,動作麻利,拿刀把糕切開,給孩子們分…
這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中國,作為在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一個國家,正處在曆史上人口最多的時期,同時又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無論如何,也是一種政治的功績。尤其新中國使人口得到了空前的繁盛。老百姓家家都是人口滿屋,幾代同堂。要知道,人和別的東西可不一樣,人多是好是壞,很難回答,還是老百姓說的有些道理,“人多好幹活,人少好吃飯”。這道理再簡單不過,卻是一個矛盾。毛主席說,矛盾是會轉化的。一個時期,人口少是矛盾,一個時期,人口多是矛盾。在**的領導下,隻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跡都能創造出來。一個人,經曆了社會的動蕩,災荒,戰亂,生死磨難,能活下來,都有深刻的體會,和平,修生養息,太需要了。一種動物被另一種動物攆得疲於奔命,瀕臨絕境,是很自然的。人,不會再受動物威脅,這是人類的勝利;人民,不再顛沛流離,這是國家的成功。一個人的存在,保住他生命,不僅是細胞的努力,也是精神努力的結果。恰恰是精神,帶給人無限的希望和絕對的絕望,這是每個人不能逃避的矛盾。唯一的希望就是把絕望變成希望。也許,在某一個星球上,有生命存在,也有和我們一樣的矛盾,老天爺是公平的。理論的問題,三言兩語說不清,我們還是回到鍋台,案板…
青山娘給孩子們切豌豆糕,一人一大塊,切到最後,幾個孩子?沒有俺青山啦?還有小彩,…越切越小,沒有他爺爺的啦!“你給孩子們兒,給孩子們兒!”爺爺擺手示意,爺爺啥沒吃過!
因為喜慶的功勞最大,奶奶偏心地給喜慶的多。喜慶看著碗裏的豌豆糕,用刀切過的,刀碴澱粉閃著晶光,肯定好吃,應該用勺兒,刀叉,在盤子裏,桌前,鋪著桌布…咋不吃?舍不得吃?奶奶看到孩子們都在那端著碗發楞…給孩子們切完,她揀了一塊案板上的渣兒放到嘴裏,想品嚐品嚐“在婁煩”,不由的搖頭,不是那個味兒!孩子們紛紛把豌豆糕扔在案板上…“咋了,不好吃?”年根過來,嚐了一口,知道了,其實早就知道,這些糧食,從垃圾裏揀來的,好多已經發了黴了。“哎呀,豌豆糕你們還不吃,你們要吃啥嘞?”奶奶歎怨,為了做這一頓豌豆糕,差點沒把奶奶累死,為啥?還不是為了讓孩子們高興!
孩子們都躲回屋去了。“算啦算啦,”年根勸“再蒸鍋窩頭吧。”“你去蒸吧!”青山娘恨不能馬上睡覺,晚上還有夜班呢。
你說你說
為什麼意識到我們是人
我們是人,一個一個的
彼此隔離
我們於滄海見到一粟
一見鍾情據為己有
那神聖的動機非理性能解
可憐用心良苦
總是一種誤解
愛是一種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