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2)

南宋末年。

成吉思汗鐵木真一直瞧不起不會騎射隻會享受安逸的漢人,也自始至終未把南宋當作是強勁的對手.在其剛起兵時,他一直視金人為其最強勁的對手,隻是金兵讓他失望了,中原一百年的生活早已消磨了女真人尚武的風氣.居庸關一役金兵大敗,潰不成軍,而後成吉思汗占領金朝原都城中都,金人隻得向其納貢稱臣.隨後的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也未遇對手,隻是在征服西夏時的靈州大戰中遭遇西夏主力頑強的抵抗,直至他死時,他也不會料到,他最輕視的漢人會是蒙古征服過程中最強勁的對手。

1227年,成吉思汗死,他的兒子窩闊台根據他臨死前的戰略部署,開始滅亡金國的軍事行動,即假道南宋,合圍金國.1231年,假道南宋的任務由拖雷率領的三萬鐵騎來執行,而南宋既不敢拒絕又覺讓人假道有失顏麵,在半推半就之間與拖雷發生衝突,隻是宋軍毫無戰鬥力,根據《元史》記載,僅陝南一帶雙方交戰後,宋軍陣亡士兵和被屠城的百姓就達數十萬.此後宋軍再無勇氣低擋,拖雷順利抵達湖北,趁金兵後方空虛北上,直逼汴梁,從而大亂與蒙古主力對峙的金兵陣腳.最終蒙古軍攻陷汴梁,金朝大勢已去,而拖雷僅以三萬騎兵就如入無人之境,極大震動了南宋朝野.

1234年,汴梁陷落前,金朝皇帝哀宗就輾轉逃到蔡州,此時,曾受盡金人羞辱的南宋與蒙古達成協議,雙方聯盟合圍蔡州,滅金後,蔡州一帶大片土地劃歸南宋.金哀宗也隻有向南宋苦苦哀求,講明唇亡齒寒的道理,希望南宋與金結盟,共同抵抗蒙古.隻是過去的恥辱和大片土地誘惑早已使南宋皇帝失去了判斷能力,斷然拒絕了哀宗的要求.隨後,蔡州之戰打響,宋軍首先攻破蔡州城,金哀宗自殺,金朝滅亡。

在滅亡金朝後,蒙古軍主力北撤,而南宋的宋理宗剛剛親政一年,急於光複中原,下令宋軍趁蒙古無暇南顧,開始北伐,以收複洛陽,汴梁,商丘三京.實際情況是中原地區經過蒙古洗劫,已是滿目瘡痍,宋軍一路所收複的城市包括汴梁,洛陽都幾乎空無一人,北伐宋軍根本得不到給養補充,很快陷入困境.而蒙古為阻止南宋北伐,居然掘開了黃河大堤,水淹宋軍,此後,故意引誘宋軍深入的蒙軍趁機合圍,北伐宋軍大敗,從此隻得轉入戰略防禦.

1235年,窩闊台發動了打到多瑙河的第二次西征,同時,以南宋背約為名,分兵兩路,大舉犯宋,東路主攻襄樊,江淮,西路主攻四川.剛開始,蒙古軍就遭到宋軍的頑強抵抗,軍事進展緩慢,直到第二年才有所突破,西,東兩路軍分別攻占了陽平關和襄陽這兩處戰略要地,抵抗的宋軍有些招架不住,蒙古軍開始在湖北沿江集結,準備橫渡長江.宋廷則受到極大震動,派大將孟珙救援.孟珙很快連破蒙古24寨,大敗蒙古軍隊,取得江陵大捷,粉碎了蒙古軍南渡的企圖,從而打破了蒙古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

此後幾年,宋軍在孟珙率領下與蒙古軍展開了慘烈的拉鋸戰,雙方互有輸贏,難分高下.至1239年,大將杜杲在廬州(今合肥)大敗蒙古東路軍主力,蒙古東路軍傷亡慘重,被迫撤出宋境.而孟珙則進入反攻,連敗蒙古軍隊,收複襄樊諸郡和信陽,基本解除了蒙古大軍在東路對南宋的威脅.同年,主攻四川的蒙古軍隊勢如破竹,進逼三峽,孟珙率部迎敵,至1240年初,大敗西路蒙古軍,取得大埡寨大捷,並收複夔州,兩路圍攻南宋的蒙古軍隊全麵受挫.到1241年,蒙古大汗窩闊台病死,西路蒙古軍隊從四川撤離.至此,長達六年的蒙宋戰爭,以蒙古的失敗而告終,這也是蒙古征服史上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1241年,蒙古大汗窩闊台病死後,內部紛爭汗位,大汗之位遲遲不能定,雖然後來窩闊台的兒子貴由繼承了汗位,也隻兩年就死了.在此期間,蒙古軍曾進犯過四川,但被南宋大將餘階擊敗.直到125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拖雷的兒子蒙哥取得蒙古大汗之位,在他穩定了地位以後,就發動了針對西亞和中亞的第三次西征,並著手製訂亡宋計劃.為避開長江天塹,蒙哥的弟弟忽必烈主張,從甘肅出兵,經川西,滅亡位於雲南一帶的大理國,從而完成對南宋的軍事大包圍,這個計劃最終得到大汗蒙哥的批準.1252年,忽必烈率10萬大軍開始了滅亡大理國的長途奔襲,至1254年,俘獲大理國末代君主段興智,大理國滅亡,蒙古完成了對南宋的軍事大包圍.

第一次蒙宋戰爭結束後,抗蒙名將孟珙,杜杲相繼病逝,實乃南宋一大損失.而蒙古在完成了對南宋的大包圍後,於1258年發動了第二次蒙宋戰爭.蒙古大軍共分三路,中路軍由蒙古大汗蒙哥親自率領,南下四川,直撲重慶,南路軍從雲南出發,經廣西,直撲長沙,北路軍由忽必烈率領,直撲鄂州(今武漢),三路軍計劃在鄂州會師,然後順江東進,直取臨安,企圖一舉滅亡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