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清江。
清江是贛南的一座小城,秋未盡冬未到的時候,青山蒼翠,清水淡淡,別是一番滋味。
小城的街道上人來車往,還算繁忙。此時,有一位衣衫襤褸的少年正在清江街上踽踽而行。那少年蓬頭垢麵,鬢角上沾滿了雜草,臉上似很長時間沒洗了,滿是泥汙,細看去,滿眼的滄桑,不過,那一份滄桑裏自有一種剛毅。
少年緩緩朝街市走來,走著走著忽然聽到一陣簫聲,那吹xiao之人似乎不是什麼行家,曲子也不是多麼動聽,但在少年耳中卻自有一種親切,他便停下了腳步。
原來在路旁有一個叫賣笛簫等樂器的老漢,那位老漢正在吹一管竹子製成的簫。簫聲雖不悅耳,但仍吸引了不少人在那裏聽,其中大多是一些好奇的孩子。
少年踱步朝人群走了過去,近前一看,老漢身前放了一個竹箱,竹箱裏斜放著數十隻竹製的笛簫,做工雖然不很精美,但那種樸素的美卻格外清新。
不一會兒,那老漢便吹完了一個曲子,眾人都紛紛道:“再來一曲吧。”老漢放下竹簫,也不答話,笑吟吟地看著眼前的眾人。
眾人見老漢不再吹奏了,便紛紛散去。隻有幾個較小一些的孩子還等在原地,看來還希望老漢吹一曲。沒過多久,便也紛紛走了。隻留下了那少年站在竹箱之前靜靜立著。
老漢抬頭見這少年看得入神,微笑道:“小兄弟,你也喜歡簫麼?”
那少年道:“老人家,我隻是稍懂一些,隻是如今......如今落魄......”
老漢聞聽,嗬嗬一笑,順手拿起一支簫,道:“沒什麼,如今亂世,我僅是以此為生,看你來此多時了,如果喜歡,就在此吹奏一曲如何?吹得好的話,這支就送你了。”
少年伸手接過竹簫,喜道:“那就多謝老人家了,不過,我怎麼能白要您的,吹一曲也就知足了。”說畢,少年試了試音,便吹奏起來。
少年簫聲一起,老漢才聽出這少年簫技不俗,那簫聲婉轉悠揚,氣韻綿長,正是玉蕭先生那一首“青雲入霄”。
原來這吹xiao少年正是簫仲明!
當日簫仲明逃出蓮花湖時,正好看到青青公主領了人到湖中去尋找自己,想到自己已經被完顏璟等人發現,他便沒有去找青青公主,一個人就匆匆離開了中都。他知道要逃出完顏璟的追殺十分不易,思來想去,想到了自己初到沈家屯時的情景,於是便化裝成乞丐,一路乞討,向南而來。看來完顏璟等人隻是注意到了中都附近,簫仲明一路南來,雖然艱辛,卻未遭遇什麼危險。也多虧了他體格強健,這一路風霜雪雨倒把他錘煉得更加堅強了。
幾個月裏,簫仲明忍辱吞聲,輾轉來到了清江。見到賣簫的老漢,不由得勾起了自己對往事的回憶,舉簫吹奏,他自然便想到了父親的那一首“青雲入霄”。簫仲明一邊吹奏,一邊回憶起自己與父母玉山上的美好日子,雙眼酸楚,淚水不由得便蓄滿了眼眶,那簫聲也便有了一絲哀愁。
簫仲明一曲未了,便吸引了不少人來到近旁傾聽,不一時,便積聚了一大群人。簫聲止時,人群中立刻起了一陣讚美之聲。老漢伸出拇指,微笑著誇道:“這位小兄弟,果真非同凡響,真是人不可貌相呀。這支簫送你了!”
簫仲明正欲推辭,忽然人群中擠進來幾個人,個個趾高氣揚,來勢洶洶。為首一人,油頭粉麵,十月天裏手拿著折扇,斜著眼睛看了看簫仲明,道:“喲嗬,哪來的臭要飯的,在這兒顯擺。到了清江,知道大爺我的名號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