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抉擇(1 / 2)

1989年的這個夏天和以往沒什麼不同,但對於18歲的陸遠來說,這個夏天卻充滿苦悶和壓抑。因為在這個夏天裏,陸遠同時獲得了三個新的身份,高中畢業生,高考落榜生,待業青年。

那時候,像陸遠這樣的城鎮青年(非農戶),畢業後的出路就三條。第一是考大學。第二是等著企業招工或者接班頂替進入父母的單位工作,運氣好的話,偶爾能趕上行政事業單位招幹。第三就是參軍。

考上大學,猶如魚躍龍門,成龍成鳳。畢業後分配到行政事業單位的就是幹部,到企業的也是管理人員,反正就是比普通人高一個檔次的社會精英。陸遠沒能躍過龍門,也就失去了進入象牙塔深造,成為社會精英的機會。

招幹的機會可謂千載難逢,而且所需的硬性條件也不比考大學低,像陸遠這樣剛出校門的人基本上是達不到那個要求的。至於招工,效益好的企業,打破腦袋也不一定能進去,因為人家得先照顧本企業職工子弟和關係戶。效益一般的企業,招不招工誰也說不準,隻能等機會。陸遠的父親陸光榮是雲水縣國營木器廠的鍋爐工,剛四十幾歲的他,離退休還早,沒法讓陸遠接班頂替。況且木器廠虧損嚴重,前景慘淡,能堅持多久誰都說不好,就更別提招工和接班了。陸遠的媽媽陳淑慧在街道辦的勞保廠工作,單位效益還不如木器廠呢。

參軍門檻低,隻要是初中畢業,年滿十八周歲,體檢、政審合格就可以。但因為名額有限,也不是誰想去就能去得上的。何況每年征兵都在冬季,離現在還早。再加上那時候的部隊條件艱苦,參軍就意味著要吃苦,陸遠的母親陳淑慧有些舍不得讓他去。

於是,在這些主觀和客觀原因的共同作用下,陸遠就隻能在家待業了。他現在的處境正應了一句話,“畢業就待業,落榜即落魄”。人在落魄時,那心情沒有最糟隻有更糟。失落、彷徨、無奈、自卑各種負麵情緒接踵而至,但生活絕不會因此給他半分憐憫和遷就,該有的挫折一個不少,該做的抉擇一樣不差。現在,就有件事擺在陸遠麵前,等著他做出抉擇。

三間低矮的小平房就是陸遠的家,東屋是陸光榮和陳淑慧的臥室,西屋是陸遠的妹妹陸芳的閨房,堂屋靠西牆的木板床就是陸遠的臥榻。此時,一家四口都聚在堂屋裏,陸光榮坐在方桌邊吧嗒吧嗒抽著煙,陳淑慧和陸芳母女兩個坐在陸遠的床上,陸遠坐在靠門口的地方。

沒有過濾嘴的煙很容易燙到手指,陸光榮剛才在想事情,所以就被燙了。他皺了皺眉,又從煙盒裏夾出一支叼在嘴上,就著煙頭點燃。陳淑慧皺了皺眉,但卻沒說什麼。陸遠斜了一眼陸光榮,心情愈加糟糕。

“他大表姑托了人,小遠能去四中複讀。”陸光榮開口說道。

“複讀費多少?”陳淑慧問。

“一千。”

“那麼多,他大表姑不是托了人了嗎?”

“就憑咱兒子那成績,四中的複讀班都不想要他,好說歹說才給了個機會。複讀費就這個價,一分都不能少!”

陸光榮說完這句話,狠狠瞪了一眼陸遠。

“一千,太多了。小芳明年就高考了,一中的範校長說,咱小芳是尖子生,肯定能考上全國重點大學。範校長還說,從小芳她們那一屆開始,大學也要收費了。雖說是象征性收費,但還有生活費呢,再加上其他該花的錢,也是不少的。”

聽了陳淑慧的話,陸光榮對陸芳說:“芳,要不就考個中專或者中師吧。”

在那個年代,上中專和中師的費用少,畢業包分配。而且比上本科早畢業,早參加工作,早拿工資。陸芳聽了父親的話,並沒有說什麼,隻是低下了頭,雙手死死攥住了裙子。

“我不複讀!我不是讀書的料兒,讓我複讀就是瞎糟蹋錢,有那閑錢不如留著給小芳上大學用。”陸遠呼地站起來說。

“你不複讀能幹啥去!當二流子啊!”陸光榮瞪著眼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