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宏觀和微觀(2 / 3)

總結一下,主要有幾個方麵的收獲。

第一、確定了這個世界確實屬於科技體係的世界,修行也屬於科技的運用,有係統的科技理論支撐。

第二、靈能是一種宇宙中存在的無窮無盡特殊能量,前世的地球時空應該也是同樣存在的,隻不過前世的科技發展還沒有發現和運用,或者就是前世猜測的占整個宇宙絕大部分質量的暗能量之類的東西。

第三、靈能之所以被命名為“靈能”,是因為這種能量必須以“靈魂之力”作為橋梁才可以運用。所有修行體係,所有靈能科技的運用,都有“靈魂之力”在其中發生作用。而最根源的“靈能”叫作“原初靈能”,充斥整個宇宙,是整個宇宙的主要組成部分,占95%以上的比例,通過“靈魂之力”可以衍生出各種靈能。

第四、“靈魂”其實是介於“靈能”和物質世界之間的一種“物能共存”狀態的特殊事物,能夠將無窮無盡的靈能轉化為各種物質世界的能量和物質。所以各種修行,本質是修行“靈魂之力”,神修、靈修、體修的“本源”,隻不過是進一步延伸出來的不同屬性的轉換媒介。

第五、這個世界一樣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不論通過何種方式施展出來的超自然力量,都是由相應的“靈能”轉換而來。

第六,這個世界的宇宙概念,已經包含有“真界”、“幻界”、“靈界”、“亞世界”等認知,各界與各種次元空間並存,即多維多元宇宙時空,隻不過中夏帝國目前開發利用和構建的並不是很多。

第七、“真界”就是肉眼所見的布滿星辰的物質宇宙,經塗山天昊各種測試,各種物理特性應該和前世是相同的宇宙規則和概念,隻不過這個世界去發展“靈能科技”了,沒有去發展“物理體係”的科技。其它各界也各不相同的屬性定義和作用。

第八、這個世界雖然從大禹建國至今已有四千多年,但由於全民修行的原因,幾千年來,所有人一生的很多時間都用在了修行上,沒有修行的時候多數也在戰鬥,或者在輔助戰鬥的崗位生產各種戰爭物資。因此,實際上人文社科方麵的發展還比不上前世幾百年的成就。一些天才修為高深,壽命超過一千年,平均統計下來,可能六百年在修行,三百年在戰鬥,還有一百年在休閑娛樂學習,用於研究理論的時候相當少。即使各個領域都有很多專門的科研人員,但都是圍繞靈能運用展開研究,自己也要修行,而以建國時隻是原始社會的人文科技水平為基礎,直接跨入靈能運用,帝國內部又沒有各種衝突激發多元發展,外部壓力又大,很多方麵和前世相比自然就顯得相當落後。

第九、各種文創作品的具現,也是符合“能量守恒”的。而文學的落後,其實不難理解,每個人從小就要學十萬的文字,絕大多數都是日常對話用不到的,在創作時要想從十萬字的記憶中挑選合適的組合,無疑相當困難,所以能夠比日常對話的口水話稍微有水平一點的,都會被評定為優秀作品。關鍵是沒有優秀的模板參照,是直接從原始社會的簡單詩歌進行演化,所以要麼玄奧複雜看不懂,要麼膚淺直白近似口水話。喵喵尒説

第十、“靈網”也分好多個等級,自己目前隻了解到有“九州靈網”、“天道靈網”、“大道靈網”,據說上麵還有更高等級的“靈網”。塗山天昊在修為達到二品後就經常登錄“九州靈網”查詢各種資料。相比“真界”的靈能運用,各種“靈網”似乎是“靈能”的更高層麵的運用,“靈網”等級越高,運用的規則更高。

……

十二年的沉澱學習和潛心研究,當然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收獲,不過,所有收獲綜合起來,在塗山天昊的感覺裏,都不如一個發現來得讓他激動。

那就是,這個世界幾千年來,“靈能科技”的研發居然完全注重於“宏觀領域”,沒有發展“微觀領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