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中平元年二月,寒冬漸褪、萬物複蘇,已是到了三春居中的仲春時節。
位於翼州巨鹿郡的太平觀中,前來上香請福、求符問病的百姓絡繹不絕,院中巨大的香爐中滾滾青煙直衝雲霄,大有與天上浮雲合而為一的趨勢。
大賢良師張角站在山門外的槐樹之下,靜靜看著眼前景象,心口也似被旺盛香火熏熾到了一般火燒火燎。
自從建寧元年以來,他憑著一部《太平清領書》自創“太平道”,對外則稱受南華老仙賜得《太平要術》天書,以陰陽五行、符籙咒語為法,十多年間將“太平道”傳遍青、徐、幽、翼、荊、揚、袞、豫等八州之地,信徒足有數十萬之巨。
如今的太平觀也堪稱天下名觀之首,唯有西蜀鶴鳴山上的天師觀或能與之一爭長短。
此觀原名玉皇廟,後被張角改為“太平觀”,大興土木進行擴建,並費盡心思於極南處的朱崖、儋耳尋得釀酒古法,融合而出一等佳釀,飲之清冽甘甜,號稱能祛病療疾、延年益壽,時稱“太平仙釀”。
早年遊走於窮鄉僻壤間的野道人,如今憑著種種手段,已成了無數愚民愚婦口中能呼風喚雨的“大仙師”,地位悄然改變的同時,欲望也如陽春三月的野草般開始瘋長。
這些年他為傳道,足跡遍布天下,吃足了苦、也見足了世間百態、民生悲苦。
自恒帝起,大漢朝堂便傾軋不斷,兼之中涓驕橫、禍亂朝綱,近來更有十常侍把持朝政,朋比為奸且胡作非為,以致天下人心紛亂,盜賊蜂起。WwWx520xs.com
而朝中袞袞諸公或視若不見、或有心無力,心思皆隻在廟堂之上的勾心鬥角間,以致民生凋敝、民怨漸趨沸騰。
“天下將亂,當可一謀!”張角敏銳地察覺到了其中巨大的契機,幾年前就開始為了心中那份呼之欲出的野望進行謀劃部署。
他將天下信徒劃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數千人,各設渠帥一名。有此三十六方教徒在手,異日隻需登高一呼,瞬間就能成燎原之勢。
他已令門下信徒以石灰在洛陽市門及各州郡官牆之上書“甲子”二字為號,十日後的甲子日,便是大舉起事之時。
“萬事俱備、民心歸順,若不乘勢而取天下,豈不可惜……”張角舉步進了山門,胸中火燎之意愈濃,他有些站立不住,要去觀後靜室歇歇。
一路上信徒見到這位仙風道骨、走得四平八穩的“大賢良師”,無不頂禮膜拜,畢恭畢敬。
張角一一頷首、回禮,直到靜室之中,關上了門,胸中燥意再也無法壓製,轉變成了一陣劇烈的咳嗽。
巨咳之後,喘息良久,張角不免有些自嘲。太平道以符水咒說、為民治病而起家,然而自己這風寒之症從舊年至今,卻仍不見好轉,又不能去尋良醫抓藥,也是頗感無奈。
開門聲響起,隨後門口光線一亮,二弟張寶推門走了進來:“大哥。”
張角頷首道:“二弟來了,囑汝所辦之事可妥?”
張寶微微一笑:“大哥放心,張修已經回書,隻待我等舉事,他定在巴郡豎旗響應,共襄盛事!”
張角點點頭:“甚好……”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起,隨後門外傳來三弟張梁略顯惶急的聲音:“兄長可在?”
胸口煩悶又起,張角努力壓製下去,使聲音盡量平和:“三弟何事惶恐?”
張梁推門而入,飛快將房門掩上後急走兩步近前:“馬元義事發,兄長速做決斷!”
張角臉色一變:“馬元義行事素來嚴謹,怎會突然事發?”
張梁恨恨道:“皆因唐州之故!”
“唐州乃我親傳弟子,有何不妥?”
“三日前,兄長親書手信令唐州馳報宮中封諝,約共起事。誰知這唐州卻直接去了官府告發,如今馬元義已被大將軍何進率兵攻進府邸擒拿,封諝隻怕也已堪憂……巨鹿郡主簿何不器於四年前入我太平道門下,是他令人飛馬急報此事,並言太守已接到朝廷密令,如今正在整備軍馬,隻怕大軍旦夕而至!”
張寶頓時急了:“事既已露,大哥宜速做決斷!”
張角稍稍沉思,從袖中取出一塊絹帛:“事不宜遲,便以此為號,傳令各方立即起事!”
張寶從兄長手中取過絹帛,見上麵用朱砂寫著十六個紅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中平元年二月末,巨鹿郡張角領太平道三十六方信徒起義,自稱“天公將軍”,封二弟張寶為“地公將軍”,三弟張梁為“人公將軍”。
因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因此起義者皆以黃巾紮額,意喻取代漢庭,時稱“黃巾軍”。
黃巾軍起事後聲勢極為浩大,百姓中衣食無著者爭相雲從,直號稱百萬之眾。
加之朝堂腐壞,各州郡兵又無鬥誌,一月之內,七州二十八郡皆起戰火,黃巾軍攻城掠地、勢如破竹,於是天下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