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陷入僵持的平城沿線不談,再說鎮守懷荒鎮的慕容紹宗,麵對伊利可汗帶領的突厥精銳,和平城到懷荒鎮中間的好幾支突厥兵馬,慕容紹宗命令烏洛侯軍高淹部隨自己鎮守懷荒鎮,北霫軍巡視沿線,配合北境各州縣守軍絞殺竄入國境的突厥騎兵。

而高延宗則被慕容紹宗委以重任,除了統率南奚軍,還直接指揮配屬的三萬柔然騎兵,不用駐防固定的地方,自己把握出兵的時機。

沒法子,這麼長的國境線,一味防守肯定是守不住的。

伊利可汗抵近長城,看著長城以北幾裏地的樹木都被齊軍砍了個精光,頭頂是勿吉人的鷹隼,地上是牽著牧羊犬的齊軍斥候,偷襲是不可能了,隻能硬啃。慕容紹宗又豈會慣著他,來吧,啃吧,不過要留下幾顆牙齒!

伊利可汗也不是凡人,一看這陣勢,隻能選擇在懷荒鎮跟慕容紹宗抵死纏綿,以便掩護其他進擊的突厥騎兵。

其他進擊的突厥騎兵的日子也不好過,蜿蜒如龍的長城,死死卡在遊牧民族的咽喉處。必須攻克一處要地,並且固守才能順利通過,以及保證搶完東西能安全返回。否則進去容易出來難,竄進去的一些小股軍隊到現在都沒有回信,說明凶多吉少。

對於缺乏步軍和攻城經驗的突厥來說,這是天塹啊!好不容易集結重兵,將要拿下一處要地的時候,高延宗這貨帶著五六萬人就來了,劈裏啪啦一頓打,突厥人的攻擊線又回到了最開始的位置,隻是在長城腳下扔下一堆死不瞑目的族人。

該怎麼辦呢?涼拌,耗著!各處都在激戰,直到北境各州縣開始無視突厥小股流竄犯的進擊,正常的種地和吃飯之餘,合夥去山裏捉住這些流寇賣給官府換取賞格,

直到高洋和禿突佳在突厥後方大肆殺戮的消息傳來,突厥大軍人心惶惶,㊣ωWW.メ伍2⓪メS.С○м҈

直到齊帝高澄在貝加爾湖畔建造北都,大肆掠奪高車族人的消息傳來,高車騎兵脫離聯軍,迅速回防,

直到伊利可汗怒火攻心一病不起,阿史那科羅和宇文憲商議後全軍撤退,世界仿佛回到了最初的模樣。

高澄回到鄴城不久,便收到了高句麗、新羅和百濟的降表,稱臣納貢?想得美,水路大軍並進,加上元柱在內部使勁霍霍,終於三家國王降為侯爵,戶籍改為鄴城。封高孝珩為朝鮮王,世鎮朝鮮半島。

次年,大軍越過徐福海,以徐福的後裔多年未曾朝貢為由,占領徐福群島,在徐福群島東側建造東京城,為齊國東都。設立東徐州,武士道為國教,大力發展火藥和衝鋒船。

幾年後,宇文邕病逝,諸王內亂。楊堅在恒河殺死宇文直,立宇文直的次子為帝,定都新德裏。第二年,楊堅逼迫宇文直的次子禪讓,楊堅建立隋國,派長子楊勇到鄴城為質子。

齊國趁勢出兵,逼降宇文氏諸王,在張掖設立西都。封高洋為西域王,世鎮西域。

齊國扶持蕭紀在蜀地稱帝,聯合齊國多路進軍,進攻南梁,南梁不敵,退守海南島,與北齊展開大規模海戰,但齊國派出徐福群島滿載火藥、黑油和稻草的神風衝鋒船,南梁損失慘重,蕭綱噴血而亡。蕭大器繼位,退守澳洲,向齊國稱臣。

蜀地蕭紀自感德行淺薄,自行退位歸附齊國,被封為歸義侯。

齊國在崇左設立南都。封高紹信為安南王,鎮守。封麗妃之女高漂亮為南海王,世鎮南海。

封高延宗為黑龍王,世鎮海參崴。

封元去病為徐福王,世鎮徐福群島。

封高長恭為漠北王,世鎮北都。

高澄六十大壽那一天宣布提前退位,在東都養老。高孝琬在中都天津登基稱帝、、、、、、

全書完。

。您提供大神李景雲屬的魏晉:你當朕高澄隻會尋歡作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