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慶劍最初接觸“人生規劃”這個概念,是在大學圖書館看到的一本談創業的外文書籍上。
這本書有幾個方麵的內容對他後來的人生產生了很大的正麵影響。
1.目標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這本書寫到,一個人要成功,首先得有目標,有目標才會有奮鬥的方向,有目標我們才會去努力。
書上還說,根根人生目標的有無和目標質量,可以將現代人劃分為四個群體:
第一個群體占27%,他們沒有人生目標;第二個群體占60%,他們心中有一些模糊的目標;第三個群體占10%,他們心中有較為明確的短期目標;最後一個群體隻占3%,他們對他們的一生都做出了規劃。
書上進一步分析了這幾個群體的生活質量:
沒有目標的27%生活質量最差,但他們隻會怨天尤人,卻不知道去改變自己的生活質量;有模糊目標的60%是社會的大多數,這些人基本生存不成問題,但他們注定是平平庸庸的人;有短期目標的10%是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生活質量較好,過著小康生活;對一生做了規劃的3%是社會的精英,聲名顯赫,物質豐盈,不僅自己過得很好,也為社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2.有效目標的條件
在看了這本書上關於什麼樣的人生目標才是有效的目標時,邱慶劍大吃一驚:原來很多自以為明確的目標其實根本就不能算是目標。比如,他心中“成為一名作家”的目標就是無效的,因為沒有量化,也沒有實現的時間限製,而“三年內出版三部作品”則是有效的目標。
書上說,有效的目標應當具備六個條件:
(1)必須是量化的。
例如“今年實現利潤100萬元”是有效目標,而“今年利潤水平大幅度提高”則不是有效目標。
(2)必須是具體的,而不能是抽象的。
例如“實現人生的價值”不是有效的目標,而“今年為國家納稅200萬元”則是有效的目標。
(3)必須是可能實現的。
例如一個小企業定下“今年實現純利100個億”這樣不切實際的“目標”是無效的目標。
(4)必須有時間限製。
例如“生產100台彩電”不是目標,因為如果是十年生產100台,根本就不算什麼了。
(5)必須具備一定的難度。
目標是激勵我們向上的,如果目標根本沒有難度,就不僅不能激勵我們,反倒會讓我們鬆懈下來。例如,今年本來可以達到100萬營業額,定的目標卻是10萬元,那誰還會努力工作。
(6)目標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努力工作”、“認真學習”、“勤奮寫作”等描述過程的語句,都不是有效的目標。
3.目標是一個體係
那本書寫到,人生目標是一個體係,這個體係包括人生終極目標、總體目標、長期目標、中期目標、短期目標、近期目標。近期目標是短期目標的具體化,短期目標是中期目標的具體化,中期目標是長期目標的具體化,長期目標是總體目標的具體化,總體目標又是終極目標的具體化。理順了這層層關係,也就找到了實現人生終極目標的途徑了。
4.規劃人生兩步走
一個國家要強大,必須有國家的發展規劃。
一個團體要發展,必須有團體的經營規劃。
一個人要成功,必須有自己的人生規劃。
你成功的第一步棋就是規劃你的未來,規劃步驟如下:
第一步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即弄明白你的長處和短處、優勢和劣勢。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將自己的長處和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失敗的人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張揚著自己的短處和劣勢,而沒有發揮出自己的長處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