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都該彼此尊重(1 / 1)

一、我們接著看《弟子規》“泛愛眾”這一篇。“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一句話讓我們真的能感覺到博愛的精神在裏麵,隻要是人,就是同類,不分族群、人種、宗教信仰,皆須相親相愛。同是天地所生、萬物滋養的,應該不分你我,互助合作。

古人說:“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古人講,君子為什麼和常人不同呢,就在於他的存心。存心善者,不光是天同覆、地同載,和你相處的人都會被你感染,都是祥和一片。

君子所存之心,不僅是愛人敬人之心,還要愛惜生命,這樣才能稱為一個君子,不然的話就是小人。

凡人之所以為人者,唯此惻隱之心而已。我們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有這種仁愛、慈悲的心。

“凡是人,皆須愛”,它是針對人來說的。可是我們要做一個君子,做人中的聖賢,那我們不光是對人,對植物、動物,我們也一定要有憐惜之心。

二、白居易曾寫了一首詩講到,“莫道群生性命微”,他講這個“群”不光代表人。“群”字的結構我們都知道,一個是君子的君,這旁邊是個“羊”。“君”代表著萬物之靈的人,“羊”代表著動物界。

我們都認為動物的性命好像很卑微,不如我們人尊貴。我經常和朋友聊天說:“你要一隻羊死非常容易,請問你要是讓死去的羊再活過來,你怎麼辦?”他說:“沒有辦法。”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到,在麵對死亡時,人和動物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一般骨肉一般皮”,講的是當我們眷戀自己的父母乃至子女的時候,動物也是一樣的。

“勸君莫打枝頭鳥”,就是勸你,不要打枝頭的鳥,為什麼呢?“子在巢中望母歸”。我們的孩子在家裏的時候,盼望著父母早日歸來,動物也是一樣。

再看咱們古詩雲:“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你看,古人多仁慈,愛老鼠常留飯,愛惜飛蛾不點燈。過去點煤油燈,有燈火,所以飛蛾撲燈會死很多。可見古人真是仁慈、博愛到了極致。

所以,我們與人、與動物之間都應該彼此尊重,彼此學習,互相關愛。

。您提供大神謙德弘願的精講《弟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