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槐樹下愧 木續火朝德(1 / 2)

公元1644年,即大明朝崇禎第十七年。

這一年,流寇起家的闖王李自成攻陷西安,並於西安稱帝,國號“大順”。

同年正月初八,李自成揮師東征,大順軍氣勢如虹,兵鋒直指京師,山西境內所到之處官兵皆降。

每到一地,隻殺宗室劫富戶,號稱追贓助餉,平頭百姓則均田免賦,三年免征。

如此,自是受到窮苦農民百姓夾道歡迎頂禮膜拜,期間有童謠傳唱:

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小都歡悅。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闖王。

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

這股農民之怒如燎原烈火向京師方向席卷而去,定要將腐朽的朱明天下敲碎,焚盡。

三月十八日,大明朝已進入了最後的倒計時,此時的大明京師,城外是闖軍大陣,城內是人心愁慘,空中驟雨冰電,迅雷交作,天時地利人和三才盡失,充斥著濃濃死意。

崇禎手持長劍站立在昭仁殿外,方才他已將自己的親女兒長平公主手刃於殿中,劍上的血還在緩緩向下滴著。

崇禎裝作麵無表情,擺手喚來遠處一小太監,說道:“去告之懿安皇後,勿做僥幸,且與自己留些貞德顏麵,盡忠罷。”小太監戰戰兢兢,聽罷趕緊轉身,正欲離開。

“慢著。”

崇禎將手中長劍遞給小太監,道:“若是她不應,將她刺死,速去!”小太監聽話捧劍快步向皇太妃寢宮跑去。

見他去了,崇禎似是記起某事,轉身邁步往坤寧宮走去。

待崇禎行至坤寧宮,見皇後已於宮中自縊,氣絕身亡,崇禎忍不住麵露悲色,卻輕輕頷首,說道:“死的好,死的好啊。”

說罷便不再看向皇後遺體,徑直走入宮內尋一處坐下,拿起酒壺給自己倒起酒來。此時,宮外一身著大紅蟒袍的中年太監手提包裹輕輕走了進來,跪在崇禎身旁,此人便是時任九門提督京城內外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崇禎最信任的體己人。

待崇禎飲完杯中酒,王承恩才開口道:“萬歲爺交代給奴婢的事情,奴婢都已辦妥了。”

崇禎聽罷未做回應,剛放下的酒壺又拿起,倒了兩杯酒,才說道:“承恩,起來吧,來,陪朕喝一杯。”

王承恩五體投地,身上顫抖著卻並未起身,仿佛沒聽見似的。

崇禎側眼瞅了瞅伏在地上的王承恩,也沒責怪他“抗旨不從”,想來可笑,如今的自己又算哪門子皇上呢?這皇令出了這座紫禁城怕是如廁紙一般無用了,不聽便不聽罷!無奈的搖了搖頭,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王承恩身上顫抖的頻率越來越大,最終似是鼓起了足夠的勇氣,帶著哭腔喊道“萬,萬歲爺,奴婢有話想,想說。”一邊說一邊哽咽抽搐著。

“想說便說,哭什麼?!”

王承恩聽話,語氣頓了頓,極力地控製自己的情緒,待稍有平複才說道:“奴婢是萬曆年間進的宮,自萬歲爺出生起便服侍身邊,看著您從當年的信王成為如今的聖上。奴婢無能奴婢該死,可奴婢恨,奴婢想不通啊!”王承恩越說越語無倫次,情緒如鬆了閘門的洪水,一泄而出。

“陛下,萬歲爺啊,您才而立之年,就已華發叢生啦!每每替爺梳頭,奴婢都在忍著淚!萬歲爺龍袍壞啦,都不舍得換!隻讓浣衣局縫縫補補便是了。自登基起,您便心憂國事,夙興夜寐宵衣旰食!每日隻睡兩個時辰便罷了,可就連夢中囈語都是召對議論遼東之事啊!這一切,那些文武百官看不見,那些刁民逆賊看不見,可奴婢看的見!奴婢看著心裏痛呀!”

說到此處,王承恩情不自禁地站了起來,捶胸頓足,好不難受。

“奴婢雖是殘缺身,小人心,裝不得整個天下蒼生,但裝得君父二字!知道誰是主誰是奴!那光時享狗賊該死啊,逼著萬歲爺為他所謂的君臣之責去死!而奴婢剛從下人那裏得知,闖賊方至城外時,他.他.他就已在謀劃開城獻降了!還有那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