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江東亂》中涉及唐代特有名詞的解釋…(1 / 2)

三省六部: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唐朝的三省六部體製已經十分完備,各個部門職責明確,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又相互牽製。

各種職官分工細密,職守分明。

又恢複了三省的傳統名稱:內史省仍稱中書省,內史令仍稱中書令;門下省的納言仍稱侍中。

三省之間的分工是:中書省製定政策,草擬詔敕;門下省審核複奏;尚書省頒發執行。

如果中書省所擬詔敕有失當之處,門下省有權予以封駁,要求重擬。

對於各部門呈上的重要奏章,必須通過尚書省交門下省審議,門下省認可後,方準送中書省呈交皇帝批閱;

如認為有不妥之處,可駁回修改。

由於中書、門下二省官署位於尚書省之北,所以二省合稱“北省”,而尚書省被稱為“南省”、“南宮”。

三省及其長官名稱在高宗、武後及玄宗時一度有變更。

尚書都省所屬的六部二十四司,負責處理全國軍政、財文、兵刑、錢穀等一應行政事務。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而六部即吏部,禮部,戶部,兵部,刑部,工部,為尚書省下屬部門,負責更實際的政治事務工作。

每個部下轄數目不定的司,分別執掌其管轄範圍內的細分政務。

比較重要的司有:

吏部下轄的考功司,堪稱吏部實際權力最大的司。

主要執掌文官的處分及議敘,即官員的績效考核。

有考功令史十五人,書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

戶部下轄的度支司,在中唐時期以來,因為鹽鐵製度改革和鹽鐵轉運使的設立,一度實際取代了戶部職能,成為朝廷最為重要的財政部門。

中書省:

以中書令二人為長官,又以中書侍郎二人為副長官。

重要的屬官有中書舍人,掌參議表章、草擬詔敕及璽書冊命等。

塔讀小說APP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省內的意見經中書令、侍郎彙集後,再交付中書舍人,然後根據皇帝的意旨草成製敕,這個專門負責執筆草詔的舍人稱為“知製誥”,其餘舍人也要分別在製敕上署名。

在舍人中選擇一個資格最老的,稱為“閣老”,負責處理本省雜事。

舍人六人分押尚書省六部,並輔佐宰相判案。

故而唐代“閣老”並非是高級文職官員的通稱,而是專指中書舍人中資曆最高者。

中書舍人因職掌的特點,可以接觸機務要政,並可以對軍國大政提出自己的初步處理意見,簽署自己的姓名,稱為“五花判事”。

唐代的中書舍人都是文人士子企慕的清要之職。

所謂“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是躍居台省長貳以至入相的一塊重要跳板。

屬官還有右散騎常侍二人、右諫議大夫四人,掌供奉諷諫,大事廷議,小事上封事(上呈書麵報告)。

又有右補闕、右拾遺也是諷諫建言之官。

此外,中書省的屬官還有起居舍人2人,從六品上。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新唐書·百官誌》雲:“掌修記言之史,錄製誥德音,如記事之製,季終以授國史”。

通事舍人16人,從六品上,掌朝見引納,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通事舍人則導其進退,而讚其拜起、出入諸禮節。

四方蠻夷納貢,也由通事舍人接受呈進。軍士出征,則受命勞遣,並每月慰問將士家屬。

又有主書4人,從七品上。主事4人,從八品下。

右散騎常侍2人,從三品,右諫議大夫4人,正五品上,掌供奉諷諫,大事廷議,小則上封事。

牙兵:

牙兵是中唐以來至五代,唐代軍事組織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具破壞力的一個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