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企業現在越來越多了,人們的認知也在這樣的發展情形下有所改變,比如說,從前人們是看也看不上私人企業的,現在卻不一樣,認為私人企業福利待遇好,也不為是一個找工作的好選擇了。

自然,如果可以選公家的單位,大家大半還是會選擇去公家的單位的。

沒法子,私人企業待遇雖然好,但指不定哪天就倒閉了,這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日子,還是不如眼見著穩定的鐵飯碗來得強的。

但是,這其中又有例外。

說的就是以更好文化傳媒公司為代表的一係列出了名的待遇好且在社會上已經闖出了名聲的“名企”。

更好文化傳媒公司前身是《今天》雜誌社這件事基本上有看過雜誌的大家夥兒都知道,同時呢,會看雜誌的人也都看過雜誌推出的“編輯部的故事”這麼個欄目,知道這個單位的工作氛圍有多好,對更好文化傳媒公司很是向往的。

可也正是因為看過了“編輯部的故事”,他們也都知道,更好文化傳媒公司有多難進。

別看人家是私人企業,但編輯居然一大半都是京大出身的高材生!

有京大知情的畢業生曾經透露過,京大很多在《明天》雜誌社幹過的學生都很向往加入更好文化傳媒,現在雖然學校還是包分配的,但也會考慮學生的自主意願,所以呢,要是學生願意選擇更好文化傳媒,人家公司也願意接收,那自然而然就會分配到一起去了。

這個背景聽著再正常不過了,但聽在別人耳朵裏這意味就不同了——

好家夥!連京大的學生都搶著要去的單位,這得是多好的單位啊!

這麼一個認知出來後,更好文化傳媒公司的名聲又更上一層樓了,是真的很多人想要加入他們。

可恨的是,人家名聲越好,招人就越少,這麼些年來,麵向社會招人的次數屈指可數,每次有人才需求都是直接麵向各大高校的,一點都不掩飾自個兒跟各大高校的良好關係,也讓大家夥兒明白過來,這私企,尤其是好的私企,人家對學曆就是很看重!

這還說什麼?讀書去啊!好好學習才能有好工作!

就這麼一家企業,在非畢業季之時,冷不丁地就開始在旗下兩大雜誌上刊登招聘信息了!

不僅如此,那些個早早地就在雜誌上看到消息的人還傳說,這次招聘對學曆的要求比較低!

好麼,這回就算是平時沒有閱讀雜誌習慣的人,也要買一本瞧瞧了。

這一看,還真是!

不僅要求低,招聘的人數還多。

就是,這招聘的人,怎麼看怎麼不像是更好文化傳媒公司要招的人啊?

*

海外出版的事兒現在基本上已經步入正軌了,安知景也跟京大、華大還有幾大外國語學校達成了合作,學生可以自發翻譯《得閑》當中的文章,如果被選中了,可以給予稿費和版權待遇,沒有被選中的話,也可以當作是公司跟學校一起舉辦的實踐活動證明,公司可以根據你翻譯的作品給予實踐證明等等相應的獎勵。

祝蹊覺得這是公司將來開拓海外業務招攬人才的好機會,雖然沒有把這次的海外出版的希望寄托於他們身上,卻很支持安知景跟各大高校開展這項合作,反正公司現在有的賺,祝蹊本人也不缺錢,也就樂意在這些對公司有好處的地方花錢了。

而影視部門比海外出版事務顯然要複雜許多。

首先,這個部門是必須要立馬成立起來才能開展後續工作的。

成立部門不是什麼難事,但是部門相應的需要的人才卻是老大難。

至今,更好文化傳媒上上下下在管理方麵有才能並且也有資質的人員也就安知景和蔡顰顰了,但是這兩人,前者被祝蹊分到廣告、財務、銷售等部門去了,後者負責管理編輯部,兩個人都沒有閑下來,影視部雖然隻是一個部門,但跟編輯部一樣,承擔的職責相應較大,在兩個人都忙不開的情況下,的確不能擠到一個人的職責上麵去。

嗯,意思是,安知景雖然好用,但也不能就這樣過度使用。

所以呢,這邊才忙了海外出版的事項之後,祝蹊就馬不停蹄地去找顧彩玉了,話不多說,立馬來了一套大餅話術,把人忽悠到自家公司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