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園古玩市場位於B市東三環南路潘家園橋西南,占地4.85萬平方米,4000餘家經營商戶,經商人員近萬人,其中百分之六十的經營者來自B市以外的二十八個省、市、自治區,涉及漢、回、滿、苗、侗、維、蒙、朝鮮等十幾個民族。這個市場形成於1992年,是伴隨著民間古玩藝術品交易的興起和活躍逐步發展起來的,現在已成為一個古色古香的傳播民間文化的大型古玩藝術品市場。
現在潘家園古玩市場分為地攤區、古建房區、古典家具區、現代收藏區、石雕石刻區、餐飲服務區等六個經營區,是全國品類最全的收藏品市場。經營的主要物品有仿古家具,文房四寶、古籍字畫、舊書刊、瑪瑙玉翠、陶瓷、中外錢幣、竹木骨雕、皮影臉譜、佛教信物、民族服裝服飾、特殊時期遺物等。
市場上的收藏品種類非常多,可以說,幾乎能想到的收藏品,這裏都有可能找到,收藏愛好者隻要留心,基本上都不會空手而歸。有衡水的鼻煙壺、楊柳青的年畫、蘇市的繡品、東陽的木雕、曲陽的石雕石刻、魯市的皮影、贛市的瓷器和水晶飾品、宜興的紫砂、陝市的青銅器、雲市的服飾、藏市的佛教用品、新市的白玉、台灣的交趾陶等。這些不同民間特色的工藝品從全國各地彙聚潘家園,又從這裏銷往全國和世界,年成交額達數億元。
和國內很多收藏品市場一樣,平時到這裏的遊客不算太多,大都是一些外地的遊客,但是一到周末或是節假曰,那一定是另一番熙熙攘攘的場麵了,大多時候都會像現在這般非常擁擠,一方麵是周末節假曰很多人有時間出來碰碰運氣,看看能否淘到滿意的藏品,另一方麵,很多周邊地區的小商販也來慕名邇來,一張報紙或是一塊絨布也成了櫃台,把四下裏張羅來的五花八門的老舊玩意兒往上一擺,後麵再弄個小凳子一坐,這生意就算開張了。“登長城、遊故宮、吃烤鴨、逛潘家園”已成為中外遊客到B市旅遊的重要項目。
“老麥,我說你沒事怎麼想著逛潘家園來了,你不知道現在的古玩十件有十一件是假的嗎?“
“我爺爺要過大壽了,我過來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淘到一兩件好東西。也不一定要是古董,現代工藝品也很漂亮的,隻要價格合適就能買下來。我爺爺就喜歡一些老東西,老人家比較懷舊。”
“說的也是,那我也幫你看看,免得你被騙了。”
“小妞,你被騙了,我都不會被騙好不?我們班誰不知道你是最單純的,一點防人之心都沒有。被人賣了說不定還幫人數錢來著。”
“好了,好了,我們到處逛逛吧。”
雖然天氣有點冷了,不過依依仔細的觀察了一下,來往的人中最多的還是青年男女,隻是他們都是走馬觀花,在一個攤位前很少能呆上幾分鍾,購買的大多都是現代工藝品,價格也都是十塊八塊的,比較便宜。而那些在或站或蹲在攤位邊上駐足不前的,往往都是一些中老年人,有些手裏還拿著隻有錢幣大小的放大鏡,在仔細的甄別,有些人在和攤主講著價錢,這些人才應該是真正想買古玩的玩家,是收藏市場的消費主力。
依依她們順著人流,慢悠悠的在街兩邊的地攤上逛著。依依對那些民族工藝品和裝飾品的攤子比較感興趣,往往一蹲就是半天,每樣都拿起來細細查看。看著這個顏色純正無雜質,古典雅致的紫砂茶壺,依依的身心就深深的沉迷其中,慢慢的忘記了周遭的喧鬧,漸漸地依依的腦海中浮現出這個紫砂茶壺的生命曆程,當它還是一塊泥塊開始,到被人挖出來做成壺身,再是壺手把、壺嘴、壺蓋等,不久又有人在它身上貼花、繪畫、刻字…….經過2-3天陰幹後裝匣缽進窯燒製。經過痛苦的燒製之後又經過磨光上蠟,拋光包銅、金銀絲鑲嵌…….
“剛剛是怎麼回事?”依依又在其他的物品上試了下,發現隻要心裏想著,就能看到那些物品的過去將來。剛剛的那個紫砂茶壺就是一個現代工藝品,是90年代的,不算什麼值錢藏品,最後被一個國外觀光客當成古董花大價錢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