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1370年),三月上旬的一個早晨。
遠山透出一絲絲亮光,襯托著應天府上空黑暗的天空,使應天府的上空霎時變得美侖美奐起來。
謹身殿中,大明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內侍的服侍下,早已穿好了五爪金龍袍服,眼下正等著太子朱標和他一起親臨早朝。
雖說朱標現在隻有十五歲,但也生的眉清目秀,唇上長出了一點淡淡的茸毛,已表現出一個仁厚、端莊的謙謙君子模樣。
“這個標兒啊,什麼都好,就是心性軟弱了一點。”
朱元璋歎口氣,心中暗暗自語。
“要是自己常年帶在身邊,見慣了屍山血海,他的心性可能也不會這樣。”
“但這是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啊,哪能讓他整天都在擔驚受怕之中呢?”
想著想著,他展顏一笑,“還好,雖說他常年待在母親的身邊,自己也沒有虧待這個孩子。”
“不僅請了最好的先生教育標兒,更因為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手下將士艱苦卓絕的奮鬥,終於在自己的手中推翻了暴元的統治,創立了一個欣欣向榮的大明王朝。”
“雖說大明王朝現在才剛建立一年,百廢待興。”
“但縱觀這一年來的成績來看,大明王朝正走在一個康莊大道上。”
想到這些,朱元璋滿懷欣慰。
“拜見父皇!”
朱標像個小大人一樣,納頭便拜。
“哈哈!”
朱元璋寵溺的看了朱標一眼,開懷大笑。
“快起來!”
“咱們父子,何必如此客套?”
“往後無人之時,你不必如此。”
“是,父皇!”
朱標站了起來,但仍是恭敬有加。
朱元璋走上前來,摸著朱標的腦袋,慈愛的笑著,“標兒,等會兒你隨咱前去參加朝會。”
“認識一下咱們朝中的重臣。”
說著,他好像想起了什麼,又是哈哈一笑。
“父皇,您笑什麼?”
朱標昂起頭,看著眼前意氣風發的父皇,不解的問道。
朱元璋低下腦袋,看著快要長到自己鼻間的兒子,含笑道;“如果你在朝堂中看見了一位相貌凶惡的將軍,你怕不怕?”
“咱才不怕呢!”
朱標張大著清澈的眼睛,堅定的道。
“咱是大明的太子,群臣隻有怕咱的份,咱哪能怕他們!”
“好!好!”
“不虧是咱朱元璋的兒子!”
朱元璋爽朗的笑著,又摸了摸朱標的腦袋,“走!”
“跟咱去會會那些文武大臣們!”
隨即,這一名中年人帶著一個半大不大的小夥子聯袂向奉天殿走去,隻是他們的身後跟著大內總管和一幫小太監。
奉天殿外,群臣已經聚集在殿外的廣場上。
文臣和武將們涇渭分明,站立兩側。
武將們圍攏在一名估計四十來歲,身高九尺,健壯如鐵塔、皮膚黝黑的男子身邊,詢問著追逃元廷的經過,不時爆發出哈哈大笑聲。
文臣們各自和幾名談得來的好友聚在一起談笑風生,一邊用眼睛的餘光瞥向一名大漢。
隻見這名大漢滿臉的胡須,雖粗壯但不濃密,就像根根豬鬃插在他臉上一般。
國子形的臉,配上銅鈴似的雙眼,乍一看,頓時把膽小的人嚇出尿來。
隨著殿前侍衛甩鞭聲響起,奉天殿沉重的大門伴隨著吱嘎吱嘎的聲音緩緩打開。
群臣們停止了交頭接耳,各自整了整衣冠,按照官位的大小率步進入奉天殿。
在群臣們進入奉天殿等候了片刻,便見朱元璋領著朱標緩步走上了禦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