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十八年秋,八月十五日,盛國國都錦都東城門。

崔鈺蘅手持一杆紅纓槍,身穿銀色鎧甲,單人獨騎擋在城門口,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她怒目而視眼前的數萬敵軍,高聲喊道:“吾乃盛國太子妃,爾等要進城,須從吾的屍體上踏過去!”

孟國大將軍畢昇為了速戰速決,搶占先機,無意與之交鋒,喊道:“弓箭手何在?”

霎時間,五百名弓箭手紛紛彎弓搭箭,瞄準崔鈺蘅。

電光火石之間,崔鈺蘅催動戰馬,目標直指畢昇,意在取其首級。

“放箭!”畢昇喊道。

崔鈺蘅將一杆紅纓槍舞得隻能看得見影子,幾個呼吸間將數百支箭通通打落,逼著畢昇出戰,兩人纏鬥在一起。

弓箭手們再次瞄準崔鈺蘅,但是不敢輕易放箭,生怕誤傷了主將。

打了一個多時辰,二人還未分出勝負。喵喵尒説

畢昇虛晃一招,趁機撤退到了大軍之中,同時喊道:“快放箭!”

箭雨再次朝著崔鈺蘅襲來。

她此時已經有些力竭,雖打落了大部分箭,卻還是身中兩箭,一箭傷在右肩胛骨,一箭傷在左邊大腿上。

她不顧箭傷,再次提槍衝鋒。

畢昇喊道:“繼續放箭!”

又一輪箭雨襲來。

崔鈺蘅再中兩箭。

身下的戰馬也中箭了,馬失前蹄,她栽下馬來,杵著紅纓槍,掙紮著站起來,就算死,她也要立於天地之間,絕不匍匐在敵軍腳下。

“放箭!放箭!放箭!”

這一回,崔鈺蘅已經沒有力氣揮舞紅纓槍,她隻能死死地握緊支撐著她的紅纓槍,硬生生地受了無數箭,像隻紅色的刺蝟立在那裏。

崔鈺蘅戰死,年僅二十八歲。

死後,她的靈魂久久不願離去,她飄在半空中,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

“盛國皇帝老兒,快快開城投降!”畢昇在城外大喊,“若是抵抗到底,待我攻進城去,我定要屠城以泄怒火!”

“朕投降!投降!”皇帝在城牆之上喊道,“請大將軍手下留情!”

“陛下,不能投降!”崔鈺蘅之父崔鴻奏道。

皇帝抹著眼淚,道:“朕的太子和你的兩個兒子都已戰死,如今太子妃也戰死了。我們打不贏的,投降才是我們唯一的活路。”

“陛下,今畢昇揚言,攻進城來就要屠殺全城,那全城軍民定會全力以赴守城,我們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崔鴻繼續奏道,“城中糧食充足,應立即組織城中百姓守城,堅守不出,靜待各路援軍到來,定然可以力挽狂瀾,畢昇的區區兩萬兵馬,何足懼哉?”

“崔愛卿不必多言。”皇帝歎道,“朕意已決,開城投降。”

崔鴻跪趴在地上,苦苦哀求:“陛下,不能降,不能降啊!”

主降派的一眾官員已經簇擁著皇帝下了城樓。

崔鴻站在城樓之上,看著已經走到內城樓底下的皇帝,大喊:“陛下不能降!”

而後,他從城樓上一躍而下,摔死在皇帝的麵前,死不瞑目。

皇帝別開眼,腳步不停,繼續向城門口走去。

皇帝在畢昇的馬前,親手獻上傳國玉璽。

畢昇率領大軍進城。

崔鈺蘅牽掛孩子,飄回了東宮,卻沒見到孩子們,她在宮裏遊蕩了一圈,最終在太廟找到了兩個孩子的屍體。

兄妹倆得知母親戰死,皇祖父開城投降,他們不願做亡國奴,攜手來到家廟,自刎殉國,以謝先帝。

崔鈺蘅來不及傷心,立馬趕去崔府。

她見到了祖母和母親的屍體,她們吊死在了崔家祠堂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