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堂恍然大悟道:“如果李鴻章能投奔軍政府,對於我們打敗聯軍創造了絕佳條件,另外滿清朝廷也會分崩離析。”鄧子軒點頭道:“中央情報局獲得一個重要的情報,劉銘傳沒有被殺掉,而是李鴻章找了一個替身,采用偷梁換柱的辦法。目前萬川的人已經和劉銘傳取得聯係,我們得知,劉銘傳現在擔任李鴻章的侍衛長。”
“李鴻章真是老奸巨猾!竟然能瞞住清廷和聯軍司令!”陳錦堂唏噓。鄧子軒接道:“據劉銘傳透露,慈禧太後已經開始對李鴻章戒備,並對李鴻章的權力開始加以限製和削弱。慈禧太後讓李鴻章的愛女進宮就是最有力的說明。慈禧太後此舉愚蠢之極,以為用老辦法控製君臣就能收到奇效,在當今的局勢下過時了。”
“總司令,你打算說服李鴻章投奔軍政府?可是李鴻章的實力依然很大,說服他恐怕不太容易。”鄧子軒笑道:“此一時彼一時也,我們不去試一試怎麼知道那。目前李鴻章的思想已經鬆動,就拉他一把。我準備給他寫一封信,試探一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畢竟李鴻章是一位有良知的士大夫。”
陳錦堂接問:“總司令,策發李鴻章投奔我們,你準備采取什麼手段?”鄧子軒道:“眼下我們在緬甸不斷地牽扯聯軍的注意力的同時,國內戰場主要集中精力搞策反。如果能策反李鴻章,對於我們向中原發動大規模進攻,快速打敗聯軍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策反工作,中央情報局正在擬定方案,如果策反成功,我準備讓李鴻章在京城動手,配合我們在正麵戰場的大規模進攻。”“總司令,如果李鴻章在京城反了,聯軍恐怕自亂陣腳,他們的整體防禦就會瓦解。有一點我不明白,為什麼要在京城動手?”
鄧子軒道:“我迫切策反李鴻章不僅是關係到整個戰局,而是關係到京城古都的安危。中央情報局已經獲得情報,慈禧太後為了退路,已經在東北舊都開始大規模修繕。如果清廷選擇撤退東北,肯定要焚毀京城。京城是千年古都,決不能毀於戰火。京城大量的文物古跡,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必須完整的保留下來。”
陳錦堂問道:“司令的意思是策反李鴻章後,首先把京城拿下來。”“不僅完整的拿下京城,還要防止慈禧太後逃跑。如果慈禧太後逃跑,清廷撤退到東北,對於我們整體戰略不利。情報顯示,這兩年清廷大範圍開關,鼓勵流民前往東北墾荒。今年中原大旱,保守估計截止到現在,山東的難民大規模湧入東北,已經達到幾十萬人。清廷在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利用船隻輸送難民,想必慈禧太後也看出了洋人未必就是定海神針,她已經做好向東北撤退的準備。”
“經過司令的分析,李鴻章的作用太大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陳錦堂完全讚同。鄧子軒道:“如果條件成熟,我準備明年開春展開大規模進攻,因此,從現在開始,你負責整合東路、中路兵團進入準備。目前擴軍情況怎麼樣了?”陳錦堂答:“東路兵團擴軍計劃已經完成,目前野戰師15個,兩支炮兵師,總兵力達到20萬人。”
“中路兵團,25個師,兩支炮兵師,總兵力40萬人。目前部隊正在嚴格的訓練,我們的參謀團隊更加成熟,當初你在軍校建立的參謀體係簡直有如神助。伴隨戰爭的進程,他們的作用日漸突出。大到製定戰役計劃,小到班排的訓練都嚴格按照實戰要求周密規劃。比如防守如何布陣、如何構築工事,如何協防、如何合理配置火力。又比如進攻如何突擊、炮步如何協同,如何壓製敵方火力等等,參謀團隊經過嚴密的計算,效果非常好。”
“很好,這說明我們北伐軍已經達到了軍事化、正規化的初級階段,在正規化方麵我們已經達到西洋軍隊的水平,而軍事思想我們已經超過西洋各國。陸戰我們在戰略上可以藐視任何敵人,但是戰爭打的是後勤,我們的補給受到各種因素製約還十分薄弱。如果沒有強大的後勤作保障,一直軍隊再勇猛也不行。因此,後勤補給你務必親督辦,不可有任何懈怠。”陳錦堂點頭。
鄧子軒似乎想起什麼問道:“對前線清軍的策反工作有眉目嗎?”陳錦堂答道:“策反有了初步的進展,目前駐守在六安清新軍第38師已經於我部接觸。該師長曾是左宗棠的部下。另外,駐守江蘇秦安的清新軍第15師,該師長曾在英國軍校留學。此人對清廷很失望,並對北伐軍很有好感,目前白勝正在抓緊做他的工作。”
鄧子軒道:“很好,這說明清軍將領在覺醒,分化瓦解工作必須堅持不懈,哪怕臨陣起義我們也歡迎。雖然清軍戰鬥力不行,但是不能忽視他們的存在。如果他們戰場起義,就會產生連鎖反應。安徽、江蘇前線的清軍部隊,沒有一支是李鴻章的嫡係,說明清廷對李鴻章越加不信任,因此我們策反李鴻章把握更大。”
鄧子軒巡視武漢後,便與夫人婉兒乘坐火車返回廣州。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