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三年,中原各地戰火紛飛,民不聊生。而夏末,南方卻又突降大雨數天,無數房屋皆被衝毀,田地淹沒。
南陵以西,峋河以北,河水泛濫,猶如猛獸,所到之處皆是堤壩衝毀,房屋坍塌,致使村民流離失所,淹死餓死的不計其數。
尋至官府,卻連城門口都難以進入。隻在城門口貼了告示,曰:“袋中無兩,庫中無糧。”
人們也隻得私下罵一句:“這天殺的貪官,往年交的租子都進了狗肚子不成?”
自古民不與官鬥,何況鬥也鬥不過,所以人們為了謀求一條活路,不得不離開故土,奔向他鄉,去尋那安身立命之所。
驥城是一個小縣城,名字卻是一個傳說。以前這裏出了一個大官,勤勤懇懇一輩子,臨了歸了故土,老皇帝感念他一輩子清廉,故而把他老家門口立了一個“驥”字,喻賢能之意。
久而久之,這座城便成了驥城。
驥城城門口有眾多官兵把守,凡是穿著破爛的,皆不讓進城。是以,大批流民不得不在城外待著。
放眼望去,城門口大批災民或坐或躺,好一點的還有一條褥子,但大部分人為了保命,倉惶出逃,卻是什麼也沒拿到。還好是夏季,如果冬天,那死傷之人必定更多。
牆根底下有一女子,大約十七八歲的年紀,身材纖細,一身粗布衣衫打滿了補丁,不過漿洗的還算幹淨,頭發用布條高高束起,一雙眼睛黑白分明,此刻正骨碌碌亂轉,靈動異常,似乎想到了什麼好主意。
這名女子叫南清顧,昨天還在慶祝自己得了散打冠軍,醒來後就莫名其妙的在這城牆底下。她有著原主人的記憶,知道兩年前父母雙亡,底下還有個四五歲的女娃需要她撫養,可見境況多麼糟糕。
那女娃娃現下正躺在一堆茅草上,身上蓋著一件沒有袖子的男士長衫,雙眼緊閉,臉部是異樣的潮紅,像是得了病。
這時,一個男子聲音響起:“這女娃臉部潮紅,呼吸不順,似是染了風寒,需要趕緊找郎中吃藥才是。”
循著聲音看去,隻見這人二十歲上下,身著灰色半舊長袍,儼然一副書生打扮,隻是腳上鞋子漏了一個洞,與這身打扮似有不符。
男子見她看了過來,頗有些窘迫的縮了縮腳。
她卻刻意的避開了眼睛,起身對男子道:“公子說的我都知道,隻是現下這縣城我等自是進去不得,而周邊全是流民,皆不知道郎中所在,故我也焦急萬分。”
“你說的也有道理,現在想辦法進城才是要緊的,在下是下壩鄉千家村人千重,有什麼用的著的地方自管開口。”說完,他用手指了一下自己現下所在的地方。
她聽這千重說的真誠,內心也敬佩起這人,自己已然這般境地還能助人為樂,真是俠士風範,古人誠不欺我啊!
於是學著以前電視上女子行禮的姿勢,雙手交叉在側,略彎了彎腰道:“多謝公子高義,我們也是下壩鄉人,下壩鄉柳絮村。公子可喚我南清顧。”
又看向地上的女娃娃:“這是我的小妹妹南清西。”
這時,有輛馬車自城門口出來。馬車兩旁還有幾個官兵模樣的人跟著,想是哪家的官眷。因為城門口的衙役們看到馬車具是點頭哈腰,殷勤異常。
許是見到的死人多了,這些流民便連官兵也不怕了,紛紛圍到馬車前,希望車內能丟點什麼吃食出來。
車子被一眾流民圍住,自是不能前行,任那官兵在旁驅趕,人卻是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