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
荀紀菡坐在寶座上,雙眼朦朧惺忪,他眯眼看著殿外那黑漆漆的天,更是疲倦萬分。
沈玉澤站在他的身側,人倒是十分精神,看著下方圍做幾群,竊竊私語的大臣,臉色平靜無瀾。
“咚!”忽然殿外傳來一道鍾聲,所有人在這一瞬立即止住了談話,下意識地往自己的站位走去。
等人站齊,底下的小興子尖著嗓子喊道:“有本上奏,無事退朝!”
他的聲音還在殿中縈繞不散,便有大臣執笏上前,“陛下,臣有本上奏。”
荀紀菡抬頭,見是吏部給事中安德,默默地歎了口氣,但還是揮手,“準。”
小興子立即上前去將章疏接下,繞座交給了沈玉澤。
不等他打開,安德便開口:“啟奏陛下,大吳自開國定都,不過百年之期,陛下踐祚,亦不過十又三歲。自古聖帝明王,未有不親近文學侍從者而能獨治者;昏君末帝,鹹皆寵信內侍而起亡國之亂者,難以枚舉。周康初年,西北邊城屢警,近歲,大吳各處災異數見,北夷未賓。臣叩請陛下,念我大吳億萬子民,專事朝政,杜內官擅權,肆行侵漁百姓,串通朋黨之弊竇。”
沈玉澤剛剛打開奏疏一折,目光落在上麵的敬語,聽他這一念,這下他也無需翻閱了,便直接交給了荀紀菡。
他不過是代掌提督之責幾日,這下連串通朋黨的罪名都扣上了,怎麼義父協理時,他就沒聽見這些呢?
荀紀菡睜開眼,額頭上露出深刻的紋路,對著他們微微一笑,“安愛卿的話,朕聽下去了,起來吧。”
“陛下。”跟著又有一個大臣站了出來,是都察院的右都禦史樂思惕,他的聲音淩厲,“陛下既受臣為都察院長官,君父有錯,直言進諫便是臣等之責。陛下應允罪臣沈臨之子近身侍奉,已是犯了大忌。若是再觸手政務,那置我大吳王法何在?”
荀紀菡沒有表態,此時曹怒站了出來,“陛下,樂禦史說的不無道理,畢竟是罪臣之子,挑撥君臣和睦是小,若是有弑君的歹念……還請陛下三思。”
沈玉澤低垂著頭,他的雙手緊握,手心沁出了細密的汗水,心跳砰砰地跳,仿佛回到了十一年前。
有幾個大臣站出來附議,荀紀菡雙手交叉抵在腹前,眼神往左右一掃,掃向荀寧,荀定,最後落在了一言未語的葉封嶠身上。
荀紀菡的笑容溫和,“葉愛卿,你怎麼也不說一句?”
葉封嶠拱手,“回陛下,曹大人他們說得有理,隻是微臣覺得,東廠畢竟是陛下禦屬,臣等……無權過問。”
荀紀菡一挑眉,剛轉過頭,忽然葉封嶠又道:“可陛下是天下百民君父,陛下家事,便是國事,群臣雖有逾越之罪,但還請陛下廣開獻納之門,一切以國本為重。”
沈玉澤微微抬首,目光與葉封嶠相撞,他卻率先露出了膽怯之態,默默地收回了眼神。
荀紀菡在一旁看著,葉封嶠的目光始終沒有從沈玉澤身上移開,直到他發話。
“還是葉愛卿會說話。”
“眾位愛卿為朕操心國事,是大吳之幸。不過朕以為,這朝廷用人,不可有罹微玷而永廢者,非貪婪無行之輩,便可效一節之用,方可彰顯我大吳海納百川的風範。”
“此事就此打住,今後莫議。”荀紀菡發了話,地上跪著的大臣隻能怏怏起身,他另外問:“還有何事上奏?”
“微臣有本上奏。”出來的是鴻臚寺卿餘遠,小興子上前拿了奏疏,一樣交給沈玉澤。
沈玉澤看了,低身說:“是請求罷閑的。”
荀紀菡沉悶地閉上了眼,“又來了。”
“啟奏陛下,微臣任鴻臚寺卿二年有餘,捫心自問,司職期間雖無過,卻也無功,實有屍位素餐之嫌,自認愧對聖上洪恩,還請陛下應允微臣殿前請奏,容臣辭關歸裏。”
餘遠說完,曹怒便踏上前,說道:“陛下,餘大人在前朝兢兢業業,雖無功無過,可試問又有哪位臣子有餘大人的謹慎心思?鴻臚寺掌諸番務,隸屬禮部,本就需要餘大人這等心思細膩之人為長官。微臣鬥膽,還請陛下留其值守。”
“請陛下留其值守。”其餘的官員也附議道。
荀紀菡露出一抹無奈的微笑,“餘愛卿,聽見了嗎?這朝廷還少不了你呢,罷閑之事,以後莫要再提。”
餘遠執笏跪下,“謹遵陛下吩咐。”
“好了,退朝吧。”
“退朝!”
回到了養德殿,荀紀菡隻是在寢殿將朝服換下,便打算啟程前往後宮。
“陛下是要去哪位哪位娘娘的居所?可要微臣跟從?”沈玉澤一邊替他換袍一邊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