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1 / 1)

武術,中醫,曆來為中華民族的兩大瑰寶,可惜時至今日,這兩大民族瑰寶逐漸沒落,慢慢失傳。武醫武醫,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

在筆者老家,大多數習武之人也同時學醫,名拳師大多同時也是有名的郎中,精通中草藥。

可惜現在的這兩門技藝,在筆者老家,乃至全國,都慢慢沒落了。筆者近幾年回老家探親,發現現在習武練拳的年輕人,寥寥無幾。

筆者老家在湘西苗寨,湘西苗族自古彪悍,湘西州一直為有名的武術之鄉,這裏家家習武,寨寨練拳。“烏龍山剿匪記”,“血色湘西”,“湘西剿匪記”等幾個電影電視,都是描寫湘西這邊的,電影裏的匪首大多都為武林高手。

湘西自古匪患繁多,苗民們為了保家護寨,幾乎人人習武,個個練拳,湘西的苗族拳師,不管到哪村哪寨,都是備受歡迎的。

近一百多年來,國內農民起義連連不斷,“太平天國”,“義和團”,“白蓮教”等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一些參加起義的英雄,在起義軍被統治階級殘酷鎮壓,起義失敗以後,為躲避統治者的追殺迫害,紛紛逃到湘西苗區。

在這塊被統治階級稱為不可王化的土地裏,外來的武師帶來了外民族豐富的武藝,極大的充實了傳統的苗族武術,形成了湘西地區兩大苗族武術派別,分別為峨眉派苗拳跟白蓮教的嶽家苗拳。

峨眉派苗拳主要流傳於湘西古丈、鳳凰、吉首、保靖等縣。將峨眉派武術傳入湘西苗區的,是四川武師歐慶元和楊金榜(外號金榜和尚)。

歐慶元,四川人,生於一八二二年,終年不詳。曾為太平天國石達開部下有名猛將。一八六二年。石達開部在大渡河全軍覆沒,歐慶元化裝成乞丐,得以脫逃。

一八六五年,四十三歲的歐慶元流落到古丈苗寨萬岩,在與當地苗族拳師“告手”(比武)時,因其武藝高強被當地苗民留在寨中教拳。從此,歐一直在萬岩苗寨及周圍古丈,保靖等地教拳。

一九OO年,歐慶元武師七十八歲時,才由其弟子把他送回原籍。

歐慶元在湘西苗寨教拳三十五年,弟子數以千計,得意弟子以及傳人有,古丈萬岩的石少周、石流成,古丈九龍洞的龍朝用、龍廷久父子,保靖葫蘆的龍冬洪等。

石少周(一八四O——一九一六)傳子石光美,石光美無子,傳其外甥揚光暢。

龍廷久十七歲出師後,為提高自己武技,又上了峨眉山,拜在光明真人門下學藝。出師回鄉後,龍廷久又拜過雲遊道人胡任明為師,學得三十六把飛刀絕藝。

歐慶元拳師走後,留下了“七十二手歌”“交手十二字”等拳訣,存於古丈萬岩苗寨老拳師楊光暢手中。

本書主人公石濘寧,自幼體弱多病,為強身健體,曾拜本地拳師楊光暢,龍廷久後人龍雲高,拳師石昌峰等習武練拳。為楊光暢老拳師最得意弟子。

石濘寧畢業參加工作後,為提高拳藝,利用閑暇時間,出門尋師訪友,在四川青成山跟一位老道士學會道家養生內功,苦練不暇,終於打通小周天,後天返先天。

石濘寧又曾跟湖南著名武術家,我國著名硬氣功大師李吉成老師學習“少林達摩五行”硬氣功,並打通大周天。

石濘寧在綜合多家之長的基礎上,並苦研黃帝內經、老子等上古名作,終於打通大小周天,並練成鐵肚桶子功、大力金剛手等硬功。

本文選自主人公曾經南下闖蕩的一段親身經曆,當然,由於是小說,也有一些虛構成份,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理解包涵。

僅希望本文能給廣大武術愛好者一些借鑒消遣,能激勵還在學習傳統武術的青少年朋友,能為我們國家的武術傳承盡一點微薄之力。

希望廣大讀者朋友多多支持鼓勵,多多收藏推薦。也希望編輯大大們能簽約提點。

由於作者是新手,文中的不足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廣大讀者朋友多多指正交流,希望廣大武術愛好者們一起來交流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