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
[shǒuzhūdàitù]
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箭在弦上
[jiànzàixiánshàng]
也說矢在弦上。比喻情況緊急,為形勢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常與“不可不發”“不得不發”連用。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李善注:“琳謝罪曰:‘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春暖花開
[chūnnuǎnhuākāi]
春天氣候溫暖,百花盛開,景色優美。比喻遊覽、觀賞的大好時機。
明目張膽
[míngmùzhāngdǎn]
指無所畏忌。《晉書·王敦傳》:“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現多用來形容公開地毫無顧忌地幹壞事。
無垠
[wúyín]
沒有邊際:一望~。~的原野。
我們
[wǒmen]
人稱代詞。稱包括自己在內的若幹人。見〖咱們〗。
蒹葭
[jiānjiā]
1.蒹和葭都是價值低賤的水草,因喻微賤。亦常用作謙詞。2.《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邊懷念故人,後以“蒹葭”泛指思念異地友人。
無名之輩
[wúmíngzhībèi]
不出名的小人物。比喻沒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鴻門宴
[hóngményàn]
公元前206年劉邦先入關滅秦,進駐鹹陽,並派兵守函穀關,以拒項羽西進。項羽率40萬大軍至,破函穀關,進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北),準備襲擊劉邦。劉邦因勢力懸殊,采納張良建議,結交項羽叔父項伯,請予調解,以作緩兵計,並親至鴻門會見項羽。在宴會上,項羽謀士範增令項莊舞劍,欲刺殺劉邦。項伯急拔劍起舞,以身掩護,後劉邦部將樊噲帶劍執盾闖入衛護,劉邦得以脫險。這次宴會史稱鴻門宴。後用以指暗藏殺機、加害客人的宴會。
紅袖添香
[hóngxiùtiānxiāng]
紅袖,借指年輕貌美的女子;添,增加。獨步天下
[dúbùtiānxià]
獨步:獨一無二,特別突出。超群出眾,無人可比。
行屍走肉
[xíngshīzǒuròu]
諷刺沒有理想,無所作為的人。糊裏糊塗混日子,雖然活著,同死人一樣。《拾遺記·後漢》:“(任末)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行屍:會走動的屍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肉體。
耄耋
[màodié]
指老年;高齡(耋:七八十歲的年紀):~之年。壽登~。
溫柔鄉
[wēnróuxiāng]
1.喻美色迷人之境。漢伶玄《趙飛燕外傳》:“是夜進合德,帝大悅,以輔屬體,無所不靡,謂為溫柔鄉。語嬺曰:‘吾老是鄉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雲鄉也。’”宋範成大《樂先生辟新堂作詩奉贈》:“多情開此花,艷絶溫柔鄉。”《紅樓夢》第一回:“如蒙發一點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裏享受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阿英《關於<巴黎茶花女遺事>》:“何來亞猛冶遊子,溫柔鄉裏葡萄紫。”2.指溫暖舒適的境地。明楊慎《摩尼寒夜擁爐有懷馮定水》詩:“行爐特贈遠行人,處處溫柔鄉裏身。”
寄生蟲
[jìshēngchóng]
1.寄生在別的動物或植物體內或體表的動物,如跳蚤、虱子、蛔蟲、薑片蟲、小麥線蟲。寄生蟲從宿主取得養分,有的並能傳染疾病,對宿主有害。2.比喻能勞動而不勞動、依靠剝削為生的人。
四書五經
[sìshūwǔjīng]
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書經》《禮記》《易經》《春秋》。它們是儒家的主要經典。
係統
[xìtǒng]
1.生物體內由多種器官聯合組成的結構。這些器官在組織形態上有相似的特征,在機能上完成一種連續性的生理作用。如心髒、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等器官構成循環係統,共同完成血液循環的生理機能。2.同類事物按一定的關係聯合起來,成為一個有組織的整體:組織~。灌溉~。3.有條理地;連貫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