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子 新加坡都市傳說(1 / 3)

去過新加坡旅遊的中國人,總會被三步一個崗、五步一個哨的小廟們,驚呆。

雖然小區裏個頭稍微大點的廟,基本全是雕像附體的印度神廟。但數量上卻遠不如華人的小棚子廟多。這些清一色紅塑料棚子頂的小廟,分別供奉著土地爺、二叔公、三世伯,還有一大堆、誰都不說清的神仙。雖然初一十五、香火繁盛的像著了火,嗆得一條街都煙熏火燎的,但是早就沒人搭理的地攤子,也不少。

很多這樣沒人搭理的小廟,連同周圍的土地,最後就被賣給了房地產開發商。開發商就會把它們都交給建築公司。

所以,在新加坡,建築公司開工前的第一件事,常常得先討論,怎麼搬遷開工地頭上的小廟。

博洋(新加坡)建築有限公司的一把手劉總,剛從總部被派到了新加坡,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

他在公司大小頭目的陪同下,頂著八月的驕陽,在項目工地的正中心,看見了一座棚子廟。

紅色的塑料棚,因為風吹日曬的太久,已經脆化脫色了。棚子頂也塌了,外麵曾經掛過的牌匾,也不知道哪裏去了。左看右看,都不知道裏麵供著哪位神仙。

“甲方(開發商)怎麼說?”劉總是個四十幾歲、熊一樣魁梧的男人。曬黑了的大手上、還套著一隻黑色的蘋果手表,褲子口袋裏一邊一隻最新款的華為手機。老遠一看,就飄著一股建築公司老總的、民工頭氣質。

跟著劉總來視察的二頭、三頭們,也都是早先從總公司派來的一方諸侯。

諸侯們本來都以為、自己能有機會爬上一把手的位置,自然不喜歡這位空降的新領導。

更何況,他們在新加坡公司還都有些個人的小秘密,劉總越慢知道這裏的事情,對他們就越有利。

於是,二頭三頭們,就叫項目經理來回答問題。

項目經理也很精明,就喊了手下的現場經理,一個馬來華人,叫Eric的,來回答。

現場經理Eric手下,還有兩個大工長,一個是馬來找來的華人民工頭阿噶,另外一個是斯裏蘭卡民工頭。現場經理也趕緊扭頭去推自己的兩個手下。

劉總惱了,大聲吼:“X大的事,需要問多少人?你吃飯跑茅房的時候,是不是也問了,才知道啊?”

現場經理隻好窘迫的承接新一把手的怒氣:“地產公司說,我們看著辦就好了。”

劉總為了顯示一下自己的霸氣,大手一揮:“那就拆了!”

他說完就走。

哪知道才走到樹蔭底下,工地一棵高大的椰子樹上,就掉下一個小椰子來,正打中劉總的後背。

於是,劉總就在幾隻殷勤的手攙扶下,急忙給送進了全新加坡最貴的醫院。

他朦朦朧朧中,聽見二頭和三頭、在病房門口嘟囔:

“就說了吧?那個棚子廟動不得。”

“就是。連甲方都不敢動,老劉還-----”

劉總聽出這小棚子廟有故事。但是,他也知道二頭和三頭未必能對自己說實話。下午,他就把財務經理叫來了他的單人病房。

建築公司的財務經理們,通常是公司裏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打聽的小靈通。

比如,這家新加坡分的財務經理顧總。

顧總是個五十多歲的老哥哥,好像一頭胖狐狸,總是笑眯眯的,眼睛卻四處張望。也因為他姓顧,大家都喊他“穀歌”。

“顧總,我也是才來咱們新加坡分,好些事情得有人給我長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