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 第三十四章(1 / 3)

夜裏的雨下得無聲無息,早上起來時已見不到下雨的痕跡,山間的樹葉更綠,空氣中微微帶著些潮濕,薄薄的霧靄氤氳在山穀間,仿似人間仙境。

明令儀自霍讓離開之後,躺回床上許久都未睡著。腦子裏一片混沌,所有的點點滴滴在眼前閃現,冷靜自持在寂靜的深夜裏消失無蹤。她直到快天亮時才迷迷糊糊眯了會眼,才睡著沒多久,又被寺廟的晨鍾吵醒。

她閉眼靜靜聽著,待渾厚悠長的十八聲之後,秦嬤嬤已掀簾進屋,撩起床帳笑著道:“夫人醒啦?”

明令儀笑了笑坐起身,隻覺頭有些沉,眼皮酸澀腫脹,估摸著昨晚還是著了涼,她背靠著床背緩了緩才下床。

秦嬤嬤手腳麻利拿了床尾的外衫過來幫著她穿衣,說道:“方丈大師一早就差人過來遞過話,說廟裏今天要給聖上聖母孝賢貴妃做法事。本來先前不用回避的,後來皇後娘娘也要來,現在山上早已布滿了羽林軍。

廟裏的香客都被請了下山,隻是念著夫人是常客,才仍然讓我們留在山上,隻是今天須得呆在客院裏不能出院門。”

明令儀整理衣衫的手頓住了,秦嬤嬤低著頭正在忙碌沒有察覺,仍舊絮絮叨叨說道:“得等皇後娘娘下山之後才會撤了布防,不用聽經也無法出去散步,隻能在院子裏煮茶吃。小師父送來了早飯與一些幹果點心,還加了一小罐小君眉,說是方丈大師怕你無聊,特意差他送來的。

茶葉我打開瞧了,方丈大師真是大方,給的是頂頂好的小君眉,這茶葉量小,幾乎都進貢給了宮裏,除了親近的大臣能得一些,世麵上極少見到,以前在明家時......”

秦嬤嬤說倒這裏住了嘴,自覺失言怕又惹來明令儀傷心,抬眼小心翼翼看去,她正若有所思看著前方出神,夏薇恰好提了熱水進屋,便沉默不語去了淨房洗漱。

早飯果然又有粗糧餅,夏薇與秦嬤嬤都吃得苦大仇深的模樣。明令儀從前不吃,這次她試著咬了一小口,在嘴裏咀嚼了許久才咽下,一口又一口,竟慢慢把小巴掌大的餅全部吃完,再喝了幾口粥就覺著飽了,甚至悶悶地撐得慌。

用完飯後無所事事,三人坐在廊簷下煮水烹茶,隻冒出頭不久的太陽躲回了雲層裏,雲在天際飄蕩,到了午後烏雲越聚越多,天色跟著暗沉,開始下起了小雨。接著雨越下越大,雨水順著屋簷流淌在溝渠裏,廊簷的木地板也濺濕了大半。

秦嬤嬤望著連成一片的雨幕,又轉頭看向靜默少語的明令儀,關心地道:“夫人,進屋去吧,這雨一時半會不會停,等會莫濕了衣衫著涼。”

明令儀頭一直暈暈沉沉,以為午後歇息後會好,誰知睡了小半個時辰起來後,腦子更重了些,外麵侍衛林立也無法出去買藥,便忍著不提。見庭院角落裏長了幾株薄荷,吩咐夏薇去采來洗淨泡水喝,清清涼涼又提神醒腦,連喝了好幾杯,總算清醒了些。

她不願讓秦嬤嬤擔心,撐著椅背站起身,小院門被推開,小沙彌在門前止住了腳步,雙手合十恭敬讓開了門,林老夫人跟前的林嬤嬤身後帶著丫鬟,身披油衣撐著傘走了進來。

她離得遠遠的,臉上已帶上了幾分笑意,見明令儀起身望著自己,忙加快了腳步上前施禮,笑著道:“明夫人,老夫人聽說你在山上,恰好皇後娘娘也想見見你,不知你可有空?”

明令儀愣了下,微笑著道:“嬤嬤客氣了,我閑著無事,再說皇後娘娘與老夫人召見那是天大的榮幸,不是怕打擾到她們,我早就前去求見了。”

林老夫人想得周到,連著秦嬤嬤與夏薇的油衣雨傘木屐都已準備好,明令儀穿戴妥當之後,跟著林嬤嬤走出了院門。

雨下得太大,山石小徑上已經有流水嘩嘩流淌,她雖然穿了木屐,鞋子也濕了大半,裙擺濕答答貼在腿上,到了地藏殿旁邊的小院,脫下油衣木屐,裙擺更是可以擰出水來。

秦嬤嬤拿出備好的幹爽衣衫正要伺候明令儀換下,林嬤嬤忙著道:“皇後娘娘即將啟程下山回宮,現已來不及換了,明夫人別擔心,娘娘與老夫人都是和善之人,自不會怪罪於你失儀。”

明令儀垂下眼簾掩去了眼裏的疑慮,隻理了理貼在額邊的濕發便跟著林嬤嬤前去了正屋,宮女內侍神情端肅立在門口,見來人是林嬤嬤沒有阻攔徑直讓她們走了進去。

不大的屋內或坐或站都是人,見到她們進屋都轉眼看了過來,林老夫人站起身笑臉相迎,其他人見狀也忙跟著站起了身。

其中一年約三十左右,容顏秀麗的婦人,神情怔怔盯著明令儀看得目不轉睛,待身邊年老的婦人悄悄拉了拉她的衣袖,她才悚然回過神,紅著眼眶垂下了頭。

明令儀壓下了心中的疑慮,目不斜視上前恭敬曲膝施禮。杜琇端坐上首,因著法事隻身著一襲素淨天青色衫裙,頭上卻戴著百鳥朝鳳珠冠,鳳凰嘴裏銜著的珍珠足足有大拇指般大,華貴異常。

她容顏清秀,與林老夫人長得有幾分相似,隻是神情威嚴,比林老夫人多了幾分淩厲,打量了她片刻之後叫了聲起。

林老夫人笑著對她招招手道:“明夫人坐我身邊來吧,上次匆匆一見也沒好好說說話,恰好今天有這點子空,屋裏也都是熟悉之人,你也不用拘泥。

阿蓉雖然與你大哥合離,可你們總算姑嫂一場,她不久就要遠嫁江南,隻怕你們以後再也見不著,這會說說話也好。”

段蓉是永平侯的嫡次女,嫁給明令虞後生明程時傷了身子,以後便未再生育,明令虞也未納妾,在明家遭難之前,匆匆寫了合離書讓她回了娘家,不用跟著一起去西北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