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之上,九五至尊端然高坐,帝王威儀,不可逼視。
禮官的唱誦聲畢,屏息靜候的新科進士依然不敢抬頭,隻等皇上貼身的宦官高聲宣旨。
堂中,文武進士分作兩列,依序而立,先宣文舉,由那新甲狀元率先領旨,朗聲謝恩。
文舉曆經千載,乃是祖宗規矩,一朝步入金鑾殿,此後一人福蔭,雞犬升天。
他們都是經過寒窗苦讀,層層遴選來到金鑾殿的人中龍鳳,因此來到這裏,盡管心中欣悅,麵上卻都自負才識,隱忍不發,故作沉靜。
而另一列的武舉,是當今聖上登基後方開設的選拔,即便是入了金鑾殿的進士,也都良莠不齊,出身各異。將門之後倒是穩重,個別寒門出身的此時都已喜不自禁,眼見著就要被這金碧輝煌的大殿迷花了眼。
“——武狀元,許輕舟接旨!”
眾人稍稍側目,紛紛望向武舉進士中為首的那位狀元。
他依然麵色沉靜,寵辱不驚。
聖上登基不過六載,武舉也隻進行到第二次。
常言皆道,窮文富武。
若說寒門出賢士,倒也有理有據;可說寒門出將才,這聽著便有些唬人了。
如今的皇上重視將才,曾經備受冷落的將門世家都得以揚眉吐氣,其中以盛、何兩家最為風光。
盛家長公子和何家小公子都參與了這一次的武舉,華都眾人還設了盤口,要賭這二人誰會考上武狀元。
可惜盤口設得熱熱鬧鬧,也沒能防住這位恍如天降的武狀元。
盛公子自幼隨父習武,殿試之上力拉三石弓,就連何家小公子也目露驚色,甘拜下風。
卻見那堪堪考完策論的許輕舟掛刀而來,翻身縱馬,行至懸掛弓箭的武器架邊,一手拎起五石巨弓,迎著其餘考生錯愕的目光,策馬疾奔,引弦搭箭。
這許輕舟看上去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好似弱柳扶風,在他拉滿巨弓之前,還無人把他放在眼裏。
那張巨弓長近六尺,弦聲驚若裂帛,猶勝霹靂,襯得許輕舟原本清瘦得宛如文人的身子更顯孱弱。
但他拉開巨弓,略一眯眸,乾坤皆定。
箭出破風,淩冽不已。
考官驗過成績,以滿分作結。
騎射畢。
眾皆嘩然。
許輕舟撂弓回馬,在眾人錯愕的注視之下,向盛公子微微頷首:“承讓。”
梅川寒門許輕舟的狂名,自此傳遍華都。
此時的金鑾殿上,宦官高聲宣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永康六年武舉恩科殿試狀元梅川許輕舟,策論、騎射、舉鼎設科均為榜首,端重識禮,精通策論,才資殊常,文武俱佳,得此不世出之英才,朕心甚慰。”WwWx520xs.com
“擢冊為從一品太子太傅,授太子兵常之道、騎射之術,即入東宮,月後上任。”
“——欽此!”
聲落驚堂,即便穩重如文舉進士,也都忍不住瞠目結舌地望向那榮寵無兩的許輕舟。
就連方才的文科狀元,也不過封了正五品官銜,憑什麼這許輕舟同為狀元,卻能即刻登上太子太傅之位?
許輕舟卻神色平常,眼睫低垂,俯首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若是許輕舟能知道自己一路過關斬將,進入殿試就能擢升從一品太子太傅,吃到他夢寐以求的皇糧,恐怕會開心得直從墓裏蹦出來撒歡狂奔大呼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