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問題,衛萊也問過,劉徹一直沒給她具體答複。
既然同他母親交代這事,劉徹也不再瞞著:“仲卿和霍光,去病和其他人留下。”
太後想想兩人的身份,忍不住搖頭,“你這樣做,皇後會怎麼想?”
“她想什麼?”劉徹奇怪。
太後:“大將軍的妻兒留在京師,你卻把去病的弟弟帶走,他們沒什麼想法,家臣也會認為你防著他們。”
“朕確實防著那些巴結討好他們的人。”劉徹直言道:“文不成武不就,就會瞎出主意。朕一走半年,留他們在京,指不定搞出什麼事來。”
太後還有一個擔憂:“大將軍不會誤會吧?”
“不會!仲卿也知道那些攀附他的人什麼德行。”劉徹說完,想了想沒別的事就宣室。
宣室還有一堆事等著劉徹,給兒女選址,以及房屋設計圖,還有“村官”那事還等著他落實。
房子圖紙確定下來,“村官”的事劉徹懶得理會世家出身的官吏,由寒門子弟擬定,便安排下去。左右兵權在劉徹手中,門閥士族縱然擔憂惶恐,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在這件事上添堵。
以防世家背著他給“村官”添堵,導致這事還沒開始就夭折,劉徹也沒敢把他們支太遠,就給他們在京師方圓百裏挑幾個最窮的村落。
除夕一過,不想上戰場的軍校生便兩兩組隊駐紮到村裏。
先了解民間情況,二月底,這些人京,劉徹就把皮蛋方子、鹵煮方子、葡萄樹苗以及各種蔬菜種子交給他們。
不是平均分配。離京師較近,由於耕種麵積少或天災人禍導致非常貧窮的村落得了鹵煮方子。有了水泥直道,他們完全可以在家裏把東西做好,駕牛車或挑著膽子來京師賣。
離京師最遠的得了皮蛋方子,蓋因皮蛋可以長途跋涉。其他村官得了果樹苗以及各種蔬菜和瓜籽。
這些軍校生這些天一直有個疑惑,皇帝陛下為何讓他們下鄉。接到駐村命令,軍校生們恍然大悟。不過,更多的是擔憂。他們對農村的了解多來自這幾個月,二十四節氣還沒弄清楚,就這麼下鄉了解,了解什麼啊。
駐村這種事是大漢立國以來第一次,甭說初出校園的學生,就是三公九卿也不知道讓這些人下去能做什麼。
劉徹也擔心他們不懂亂來,在皮蛋等方子交給他們之後,還給他們一個駐村手冊,其實就是未來三年他們要做的事。
有了這個,村官們有了主心骨,再到村裏踏實多了。
春暖花開之際,兩個村官分工合作,一個帶領村民在荒地裏種上瓜果。一個教村裏的孩子識字。
休沐日跟朝廷一樣,五天歇一次。這些村官沒親戚,要長安也隻能去衛青和霍去病府上,或者軍校。
軍校生忙著學習,衛青和霍去病公務繁忙,在家的可能性極少,他們去也不一定能見到。這些村官自然選擇留在村裏。
他們閑下來就發現村裏閑人真多,從早到晚,包括用飯的時候,每個樹下或牆角陰涼處都擠滿了人。有的是編籮筐編草鞋,更多的是插科打諢磨牙。
軍校就在上林苑,上林苑周邊很多百姓都有工作,工作地點就是上林苑。所以軍校生休沐日出來,極少能看到百姓三三兩兩擠在一塊侃大山。
即便有,他們也沒閑著,多是照看太小的孩子,或割草放牧撿柴火。
村官們便覺得窮果然是有道理的。
要想他們富起來,就得讓他們動起來。三月十八日,休沐,兩兩搭班的村官用過早飯,就挨家挨戶通知村民們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