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光十七年的春天,晴日總是特別的多。
晴日一多,上京城裏的早櫻和柳樹就生得特別好。要不是說景致無貴賤呢。這皇內城的西邊深巷裏的花兒葉兒,就與那皇宮巍峨的城牆外生長的並無差別。
城西縱橫排布著許多三進四進的院子,這裏住的大多是正六品至從九品的朝廷官員及家室。
天碧藍,陽燦燦,一樁好事隨著輕又緩的春風吹進了這些不大不小的院子。
杜府內,杜家兩名姑娘並侄姑娘被請進了正房敘事。
杜府當家主母孟淑蘭端坐在堂屋右首榆木圈椅上。她穿著一身堇色衫子並朽葉色聯珠紋五幅裙,頭梳趙朝婦人最常見的盤桓髻。姿容平淡但通身嫻靜倒也不俗。
杜若錯身半步站在大姑娘杜薔,二姑娘杜蓮身旁。三位豆蔻年華的少女齊齊向孟淑蘭行萬福禮。
“母親萬福。”
“伯母萬福。”
孟淑蘭點點頭道:“好孩子,今兒晨間宮外貼了告示,廣納京中官員家中十三至十六歲的女兒,不論嫡庶,擇選以充東宮及恭親王府。家中有適齡女兒的,需遞交畫像進宮初篩落冊。我叫了王婆去請畫坊的畫師給你們畫像,都趕緊回屋拾掇拾掇。”
孟淑蘭說完,杜薔杜蓮二姐妹對視一眼,臉色微紅,眼睛裏是掩飾不了的驚喜。
杜若麵色淡淡,沒怎麼往心裏去。孟淑蘭說話的時候眼睛隻管盯著她的一雙女兒,明眼人都能瞧得出的,顯然不想這等好事落在她的頭上。她何必湊上去討人嫌。
而且說是好事嘛,杜若卻並不覺得。
當今聖上正值壯年,成年皇子唯大皇子與太子爾。大皇子恭親王如今已二十有一了,恭親王府女眷充實,添丁喜訊連連。此時這場僅限於上京內的小規模大選,大概是專門供給東宮的。
東宮雖女眷稀少,但早就立了太子妃,現在就算選上了,也隻能做東宮妾。
提起這位尊貴的東宮皇太子,大趙百姓是人人都要在心裏喟歎一聲的。
太子趙謹良如今年方十八,勤勉雍和、克己複禮。其生母陳皇後為大柱國陳進嫡長女,晉封皇後以來,端莊淑睿、敬慎居心,實為母儀天下的表率。
這樣生身正統,才德兼備的太子,是為民心之所向。m.X520xs.Com
但是趙謹良幼時因故壞了雙腿,太醫院上下竭盡所能,遍尋世間良藥,也不能使太子恢複正常行走,終生隻能靠著輪椅過活。
太子身殘有疾。貴妃所出大皇子又龍章鳳姿、驍勇善戰,頗得聖上寵愛。
所以朝廷關於儲君的話題一直諱莫如深、暗中各自為營。局勢非常不明朗。
進了東宮,就等於和太子陣營綁定了。萬一以後儲君有什麼變動,下場是不言而喻的。
這些彎彎繞繞,有點地位的官宦之家都懂。
但有前朝跛腿帝王舊例在前,太子不失德又輕易不會被廢除。東宮就仍然是人人眼紅的熱灶。
一入宮門深似海,杜若隻想了須臾,就不太想去攪這趟渾水。寧可在伯母手下討生活,望伯母將來給她許個誠善人。好日子能經營出來,但是進了宮,可能一著不慎連命都沒了。
孟淑蘭的目光從三個姑娘麵上一一掃過,見杜若一副無所覺的模樣,心裏的提防就漸漸放鬆了,又有些責怪自己實在小心眼。不過這些自責,也隻消片刻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行了,看把你們高興的,快回去收拾吧。”
孟淑蘭放了話,三位姑娘離開正房,杜薔杜蓮二姐妹轉身進了正房右側的西廂房,杜若站在原地目送兩位姐姐離開,等她們進了屋子,自己才穿過垂花門,回到第二進的西廂房。
杜若的丫鬟珍珠一直站在門口等著,見自家姑娘去了一趟正房,回來時麵容沉靜,實在看不出好賴。
於是珍珠迎上去扶著杜若回房,問道:“姑娘,孟夫人何事找您。”
自九歲時雙親逝世,年幼的杜若再無倚靠,隻能帶著雙親留下的財產和自幼一同長大的小丫鬟珍珠,從父親杜有行生前駐守的邊境昆州,被父親的部下一路護送到京城,投奔伯父一家。
卻沒成想,伯父杜有德極重文人做派,好的學不精,壞的沒放過。甚少過問內宅之事,對杜若也不曾有過幾分真心。
伯母孟淑蘭看著為人和睦,相處下來卻十分小家子氣,隻做那麵子情,看著好看,實際沒什麼有用的。
也不知是嫉妒杜若原有的家世,還是因為自己有兩個女兒對杜若有提防心。給杜若甩臉、穿小鞋都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