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調寄:東莞二十年
二十年來冬去春踐。吳鉤懷勉下嶺南。漫道棲烏當塗,杜鵑聲苦,雕欄更兼風雨蹙;風雨驟,式成影單闕難酬。鄉音遠燭半剪,伊人囑我緩且激越待君返。殷勤來日,嫩點粉黛托香腮,竊效當爐文君畫眉張敞,與君快酒酡顏惜杜康,無憂悵惶。且憑欗,遙指千山綠盡染,歎紅菱韶顏又一年。盼佳人如逆水中央,遁白霧夢黃粱,似煙霖蔓蘿入軒窗。猶慕畫眉齊案,南北千裏共明月嬋娟,借互思量,夢半醒淚滂滂。一輪弦月掛西窗。
第一章
綠皮火車和媽媽的眼淚
如果從孩童記事開始算起,無非是七歲之後才有一點印象可循,其他都是模糊的,恍若風過落葉,迷路荒野。顧望四周蕭然空寂,有什麼可以留下,隻有時間已然,其他都是色相而已。
1990年剛剛過完春節後的二月十八,劉剛清晰的記得,媽媽,曾芝華已經58歲了,自從父親在1982年撇下一家老小魂歸塵土之後,缺少主要勞動力的家庭極度困難。三個姐姐,兩個哥哥,三姐待字閨中,隻有大姐和二姐已經婚嫁三裏之外的寶林寺村。大哥結婚三年,育有一子,二哥剛剛結婚不久,兄弟成家立業必定分家單過了。位於卾東北靠近河南的農村習俗是老守小,此時,劉剛已經是18歲了。
表哥在2年前從部隊退伍回來後直接南下,舅舅說是在東莞高埗鎮的一家ry鞋廠打工了,起初好像是從保安開始做起。那時候退伍證比較好使,大多初中文化已經是非常不錯啦。很多都是小學輟學就南下的,媽媽年前到舅舅家和舅舅說了好多好話,請求表姐南下的時候,帶著劉剛一起坐綠皮火車南下,找表哥幫忙進廠。舅舅是媽媽的堂兄弟,自然是四分親隔了六分疏。表姐和表嫂南下,心裏麵是一千個不願意帶的,因為百萬個青壯下廣東,非常難找工作。媽媽懇求舅舅給表姐表嫂說,隻要帶著劉剛南下即可,路上有個照應。至於工作表哥能幫忙更好,幫不上忙自己找,這樣表嫂表姐才答應,帶劉剛在2月18號出發了。m.X520xs.Com
劉剛初中畢業於寶林中學,中考前因為成績很差,根本沒有參加中考,所以畢業證也沒有拿到。那個時候初中三年自學繪畫,沒有係統的美術教育,還不知道素描為何物。小學時候特別喜歡看小人書,連環畫,喜歡描文臣,武將美女樓閣唐鎧宋甲名士衣冠的圖片。初三最後一年,從縣城來了一個插班生,直接是考美術特長生。才知道需要主修素描,想想家裏困難,一個星期五元的生活費都很難持續籌措到,想也就罷了,愛好就愛好吧,還特別小資。喜歡上了席慕容和汪國真的朦朧詩,自己寫些不明所以的文字,詩詞意蘊散發而已。唉,可恨呐,農村的孩子不該有的夢想,隻能在夢中圓。媽媽自然是不知道這些的,畢業回來隻要學會種田,那是最好的祈求,不要餓死了孩子。
南下的時候,媽媽給了一個破了幾個洞的帆布大包,裏麵,裝了寫自己寫的一些朦朧詩,筆記本,還有畢業後在家畫的幾幅水墨畫。油彩是買不起的,自己心底叫他是水墨中國畫吧。讀書的時候文化成績不行,硬筆字寫的不錯,得過全校一等獎。記憶中,除此之外,初中三年,再沒有其他可以引以為傲的地方。幾十年過後,如果學校檔案保存規範的話,應該能找到當年校誌,那年硬筆字第一,作業幹淨整齊劃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