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平壤之戰6(1 / 2)

小西行長聽到南城門被明軍攻破,大驚失色,原以為自己可以堅守城池,即使守不住也可以從容而退,但在見到明軍大炮威力後,信心蕩然無存。但是也萬萬沒有想到幾個時辰之中,平壤城失陷了。他掃視了手下部將,見他們也是各自唇白臉青,黯然下令道:“宗義調,你率部斷後,我們撤離平壤。記住,一定要守到天黑,不然,我們很難全身而退。”日頭偏西。暮藹沉沉。

日軍主力怕受南西兩麵夾擊,沿街往東退去。明軍很快占領了大小西門,口鼻蒙著濕布的將士們蜂湧而入,大肆砍殺手軟腳顫的日軍後衛部隊。

這個冬季極為寒冷,處於枯水期的大同江上結著一層厚厚的冰。小西行長與的殘兵敗將踏著滑滑的冰麵向東南退狼狽退去。

突然河東岸戰鼓擂鳴,一標大明騎兵從低丘後殺出。無心戀戰的小西行長稍作抵抗,即全速逃奔。逃跑是唯一的生路,一旦駐腳戀戰,被前後合圍,就是全軍覆滅的命運。幸得黑夜的掩護,明軍也不敢貪功全力追擊,小西行長帶著六千殘餘部隊逃出生天。

平壤城內,萬人歡慶。即使一力主張和談的沈惟敬也感同身受,武力攻下平壤,以後與倭寇的和談就多了幾個籌碼,作為商人,深知討價還價中的這一點的重要性。

——————————

朝鮮國王行宮。

“李帥,下一步我軍該如何行動啊?”臉上掩不住喜色的宋應昌問李如鬆。

“宋大人,倭寇兵多,下官怕倭寇畏天國兵威,龜縮一處,到時就難以擊破了。”李如鬆也是一臉輕鬆的陳述道。

“依你之意?”

“下官自率精兵快速南下,副總兵祖承訓率大營後續跟進,大人可先在平壤組織糧草。朝鮮國王南來平壤還需大人與之溝通,鬆聽聞朝鮮各地義軍遍地,還要朝鮮朝廷派人南下將他們盡快組織成一隻成軍,也可以從側麵援助我軍。”

宋應昌默然片刻,“李帥是一軍主帥,自為前鋒,以身犯險,恐為不妥。”

李如鬆自信地笑笑道,“戰場瞬息萬變,鬆自當親為之。”

宋應昌雖然為朝鮮戰事經略,但自問不懂軍事,見李如鬆不聽勸阻,心裏雖然有些擔憂,也莫可奈何,希望不會出現什麼意外,“那李帥千萬小心,宋某在後麵聽候佳音。”

————————————

宋義替代李如鬆弟弟李如梅手下一受傷千總,做了一個實缺千總。這是李如鬆對宋義才能的肯定與獎賞。作為大軍中營的前部,向南徐徐而行。二天後到達平山城。

平山城上插著朝鮮軍隊的旗幟,宋義命部隊紮營城外,並不想在城中停留。

“千總大人,金賢民求見。”一親兵進來稟報。

“請他進來。”宋義有點激動,也總算曾是自己的帶出來的人,多日不見,有點想念。

金賢民大步進帳,見宋義起身相迎,忙見禮道:“賢民先祝賀大人您高升。”

“哈哈,你什麼時候學得了這官場中的客套話了。對了,倭寇有什麼動向。”宋義說著請金賢民坐下。

“賢民慚愧的很,多日攻打平山,一直不能成功。前二天,見小西行長的敗兵退到平山,自問兵力不足,隻得撤兵。不過小西行長隻在這裏停留一日,就帶兵往南走了,而且還放棄了這平山城,讓我白白撿了個便宜。”

“噢,”宋義皺了一下眉頭說,“其他地方的倭寇有什麼動靜?”

“據我派出去的探子報,倭寇在往南收縮,現在集中於開城一線。平壤一戰,倭寇已然嚇破膽子,少量兵力已不敢接上國軍鋒了。”金賢民笑道。

“我大明前鋒李帥所率部隊現在到了哪裏了?”

“他們一天前離開平山,現在快到開城了吧。”

“開城現在有多少倭寇集於其中?”

“可能有三萬之眾。倭寇的第三、第六、第九軍團都在開城彙籠。”

宋義有點憂心,平壤一戰太過順利,很有可能讓所有的大明將士對倭寇產生輕敵之意。現在開城集中幾萬日軍,一旦接戰,前鋒幾千騎兵將陷重圍,到時主帥陷於困局之中,一旦不測,戰事將對已方不利。不過想想李如鬆身經百戰,大概不能犯下這樣幼稚的錯誤,也就釋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