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章 番外一(1 / 2)

後記

“作為華夏第一個統一全國的封建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大秦帝國為何能堅持上千年的傳承,並在最後關頭大秦最後一任皇帝,秦始皇的第二十七代玄孫能果斷放棄皇位,親自解體封建王朝,結束封建社會,轉而大力支持並號召民間有識之士,帶領大家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國家?”

台下無數學生爭先恐後喊著:“因為秦始皇過世後,曾留下《秦發展計劃》的寶書,上麵叮囑後代要代代相傳,假如有一天大秦王朝氣數盡了,不要猶豫不要掙紮,果斷放棄皇位,和天下人共享天下!”

“為何秦始皇會留下這樣的叮囑,他那樣一個野心極大的帝王,為何會讓後代心甘情願放棄皇位,放棄秦家天下,大家知道嗎?”

這個問題稍微難一些,書本上沒寫,學生們就思索起來,有幾個學霸先舉了手。

戴眼鏡的女孩子說道:“我猜祖龍大大早就料到了總有一天,在社會越來越發達,在越來越多的平民百姓識字明理的情況,會有更多的人生出一種覺悟,一種人人生而平等的覺悟。”

“或許幾百年內不會有事,但隨著時間過去,皇室的威望不再像以前那樣權威,老百姓懂得更多的時候,作為封建王朝的統治者,本質上是在人民的供養的下存活的,盡管他們的先祖有功於人民有功於社會,但是誰願意一直養著一個皇室並低人一等呢?”

“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在傳承了千年,這個龐大的帝國,在那樣已經完全無法統治高度發達的國家,無法駕馭住知識層麵越來越高的百姓時,天下人共治共享的局麵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祖龍這樣要求後代,一是不想後代做無謂的抗爭,他卓越的目光讓他看到了未來可能有的局麵,預料到了這一切,所以他順勢讓後代做出這樣的選擇,這種一種極為聰明狡猾的順勢而為,既保留了秦皇室的後代,還因為他們特殊的身份,且作為領袖推出這樣的改革局麵,能夠保住一定的崇高地位,這對秦皇室後代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局麵。”

“就算是現在,嬴姓族人依然在政治圈子保留了一定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不是嗎?他們保住了血脈,保住了一定的地位,這已經違反了盛極而衰的定律,違反了當有新的政權建立時舊的將會死去的規律,這一切都歸功於他們偉大的先祖,秦始皇。”

老師笑眯眯地點頭,很滿意學習委員的回答,認為她的回答很有深度,充分剖析了秦始皇寶書的用意。

但,她還是笑道:“有一點你沒說到,通過一些考古和研究證明,當時促使秦始皇寫下這本發展寶書的人是他的女兒,準確來說,這本書是他和女兒贏朝,瓏寶公主共同商議書寫而成。”

學生們驚叫道:“我知道!我知道!贏朝公主!!!”

老師笑著肯定他們,繼續解釋道:“贏朝是秦曆史上,封建王朝史上,最出名,最具有政治意義、價值的公主,史料記載,當年的大秦帝國之所以有那麼強大的武力值,高度發達的社會,科技,很大程度歸功於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