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序(1 / 2)

許多年之後,長卿依舊忘不了的,是他所許諾的那片桃園。

天氣依舊陰沉。

長卿早早便已起床,一切如往常,平靜的街道上隻有三三兩兩的生意人,互相打過了招呼,便各自忙各自的生活。

不遠處的陵園,安睡著名垂後世的英雄。

這一日,因著春深,天氣乍暖還寒。今年的春雨來的格外早,而城內的百姓多是歡喜的,春雨貴如油,早來的春雨或許會帶來一整年的好收成,可這聲聲春雷卻不由分說的打亂了長卿每日生活的節奏,因怕新種好的桃樹經不住風雨,她從柴木中挑了數根長短合適的木條,固定在在每棵小樹的腰上,再綁上麻繩。

她一直做到了將近午時。

上天還是眷顧她的,收拾了東西進入院內閣中休息,隻不過是為自己燒水沏茶的功夫,春雨簌簌而下。

這麼多年了,她算是領教了這蜀中的天氣——瓜娃子的脾氣,沒個準頭。

休息了片刻,長卿覺得腹中饑轆,才想起來自己一日還未吃過東西,想去弄些吃食,忽見院內閃進來一個高大的身影。

那個身影她怎會認錯。

“先生?”長卿有著驚詫的喚道。

那人穿著蓑衣,一語不發的走近閣內,抬起頭,方才露出好看的笑容。

是她的先生,聞名天下的臥龍。

諸葛亮摘下鬥笠,迅速脫去了蓑衣,裏麵藏青色的長衫已經被雨水打濕了一大片,可是他的笑容卻絲毫不減,稍稍整理了一下衣冠,最後才從蓑衣的內裏拿出別在上麵的羽扇。

“長卿,近日可還安好?”

長卿淺笑,在他整理衣物的時候已經找來了幹淨的方巾,遞到他手中時說:“一切都好。”

因諸葛亮的到來,長卿匆匆燒好了火炭為他暖身子,然後又去廚房做了兩碗熱騰騰的野菜疙瘩湯。

這麼多年以來,他們都愛吃她做的這道菜。

“可暖和些了?”長卿正看著他狼吞虎咽的樣子,自己的半碗湯吃不下了,也倒在了他碗中,“為何偏偏要趕在這個天氣來?”

諸葛亮一手端著碗,一手握著筷子,說道:“已經拖了數日,不想再拖了。最近朝中事務繁多,軍情又瞬息萬變,一直脫不開身的,若不是前幾日裏文偉替我應付一二,我還不知何時才能趕來。”說完,他便繼續吃著碗中的湯麵,“你這碗疙瘩湯,究竟是怎麼做的?果兒試了多少次,就是做不出這個味道。”他說著,意猶未盡的喝下碗內最後的湯汁。

“就因為沒有什麼竅門,每個人做的味道才不一樣。”長卿笑著說,“哪日有機會,我來教她。”

諸葛亮已經吃飽,放下了碗筷。此時春雨的寒意也被驅散,再加上熱湯的效應,額上滲著細微的汗珠,他用衣袖輕輕抹去,目光看似不經意的從她身上掠過,輕聲說:“你這是願意隨我一起回成都了?”

長卿卻收起了笑容,頓了頓,說道:“再等等吧。”

諸葛亮早已知曉了答案,輕歎了一聲便站起身,緩緩走到小閣的窗邊,可以望見遠處那座無字無碑的孤墳。隻是眼下,那座土色的封丘被重重低矮的樹枝擋住了大半,若這些樹木可以成活,那邊的景色將是另一番風景。

終是難以放下。

“如此也好。”他最後隻得輕聲說道。

“先生來此,可是有要事?”長卿也站了起來,緩緩走到他身邊,若非要事,他也不會在即將再次北伐之時,千裏迢迢前來找她。

“並無大事。”他微微側過頭,猶豫了片刻,便繼續說,“數日前,我夢見了先帝,托我來此看看你。”

長卿卻不以為意,慢悠悠的說:“先生這個借口找的不好,我終日都守在他身邊,若想要看,自己來看就好了,何必勞煩先生。”

“莫要耍嘴,你且說,是不是打算自己也搬進這陵園裏住了?”諸葛亮輕笑一聲,見長卿的神色絲毫沒有反駁之意,就已明了其意。早些時候他就安排好了親信留在此地暗中照顧著她,而這些親信也很自覺的會將她的狀況傳書告知於他。此法雖有些不堪,但他實是不忍留她一人獨居於這偏遠之地。

“這麼好的地方,空著也浪費了。我若是搬進來,就免去了我每天走這麼些路,更不用去麻煩嗣君再專門派人守著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