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公蘇毅蘇將軍府上的餘夫人近來愁煞得緊。
這要從上個月皇帝新頒發的二月詔令說起。
大魏與蜀國素來不和,自孝武十一年正式開戰到現在,已十八年有餘,雖大魏戰勝,卻也是慘勝。長期戰亂使得大魏經濟蕭條國庫空虛人丁單薄民不聊生。外患解除以後,群臣力薦之下,孝武皇帝決意著重休養生息,固本寧邦,革新厲治。
如此,百廢待興的二月,孝武皇帝頒發了一係列治國興邦的詔令,大都是些兵力歸農,輕搖賦稅,減刑革法之類的治國之策,這被朝廷稱為,二月詔令。
二月詔令裏有一條與蘇府息息相關。
為鼓勵生養,二月詔令言,“凡女子生子皆減免一年賦稅。”同時,“製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
製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過了十七仍不出嫁,由官府指定夫婿婚嫁……..
蘇將軍家無子,隻得四個姑娘,嫡女蘇九薇今年年滿十七,次女蘇九越與蘇洛年十六,最小的庶女蘇裹兒今年也滿十四了。
四位姑娘皆未出閣,二月詔令一下,餘夫人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整日裏如坐針氈,唉聲歎氣。
餘氏是蘇將軍的原配白書茵死後續的弦,是土生土長的北疆陵州姑娘。餘氏身世淒苦,自小就被賣青樓在風月場所長大,因生的清秀,又善吹拉彈唱,還頗有一些哄人的本事,在陵州有花魁之稱,蘇將軍也被其迷得五迷三道的左右離不開。蘇家舉家遷往北疆的第三年,白氏病故,蘇將軍便續了餘氏為妻。
這樣的出生,在陵州有蘇大將軍寵著自然也人敢瞧不起她,但來了這臨安城,京城的夫人們不是王公貴族之女就是世家小姐出生,最不濟也是如先夫人白氏母家那般的書香門第,哪個能瞧得上風月出生的餘氏?
瞧不上餘氏,自然也瞧不上餘氏撫養長大的四個姑娘。大魏女子年十四可嫁,四個姑娘都到了待嫁之齡,可來京城半年有餘,竟無一人上門采煤。
餘氏唉聲歎氣經過後花園,見長廊下的清池裏,蘇九薇帶著蘇洛、蘇裹兒正在蓮池中劃船采蓮,笑著鬧著玩得正高興。
瞧蘇九薇右手拿著把剪刀,左手捧著把蓮花,神采飛揚眉飛色舞的樣子,餘氏心火又不由上竄,火都燒眉毛了,她如今都成了京城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眾人眼中的笑話了,卻還能笑的不知所謂。這般不上心,真是朽木不可雕,爛泥扶不上牆。
蘇九薇自己不爭氣不上心不要緊,偏自己的親生女兒蘇落跟她要好,從小到大整日跟屁蟲似的粘著她,把她的話當聖旨,比自己這個親生母親還靈些。蘇九薇素來是個我行我素五馬六猴不守規矩的,少不得蘇落也被她帶壞,與她一樣的不愛詩書,不善女工,還時常與她頂嘴。餘夫人氣急敗壞喊道,
“蘇落!張牙舞爪的像什麼樣子,還不快上來!”
蘇落、蘇裹兒回頭行禮,齊聲道,“母親。”
蘇九薇點頭致意,“餘夫人好。”
餘夫人原本就不悅的心情更加不悅,這小蹄子自小就是個養不熟的白眼狼,三歲起將她養到十七歲,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卻一句娘都落聽不到,人前人後都是餘夫人餘夫人的叫。
餘夫人忍不住糟心蘇九薇,“皇帝的二月詔令,姑娘不必著急,將軍心係姑娘,定會為姑娘尋一位良婿。”
蘇九薇剪下一朵粉蓮,慢悠悠道,
“我並不著急,詔令不是說了嗎,十七不嫁,長吏配之,國家給我配良婿呢,有什麼可急的。”
聽聽,她說的這是什麼蠢話!
餘夫人不知蘇九薇是真傻還是裝傻。配良婿?這京城哪有良人是十七未娶的?魏蜀大戰雖已勝,卻也是慘勝。七年戰亂,魏國也死傷不少,人丁不盛。如今天下初定,陛下頒發二月詔令,一是為國家添人加丁,二是為戍邊將士以及傷殘歸家務農者解決婚配,哪裏會配什麼良婿?說不準就發配給邊關守大門的了!
“如今京城的良婿各家姑娘都盯著搶著呢,哪裏還有剩下的?剩下的都是沒人要的,我們將軍可是皇上親封的鎮國公,官居一品,若家裏姑娘嫁不出去,淪落到長吏相配的地步,豈不叫人恥笑?”餘夫人忍住不快,平靜道。
聽聞嫁不出去、恥笑之言,蘇九薇放下蓮花,一聲歎息。
活了兩輩子,上輩子在現代二十七歲淪為剩女也就算了,這輩子穿越到這裏,皇帝一個二月詔令,才十七,她又成剩女了。什麼命數?
蘇洛:“娘,那姐姐怎麼辦才好?”
餘夫人恨鐵不成鋼,“你還有心思替別人愁?你明年也十七了,今年要是找不到人家,明年被人恥笑的就是你了。還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