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速之客是陳群。
聽了陳群“保持中立”的說辭,太史慈沉默了。
他原本是個小諸侯,手底下也有一萬多人馬,隻因打不過孫策,不得已依附於孫策,至今不過才幾個月時間。
投靠孫策之後,被任命為建昌都尉,治海昏,分豫章郡六個縣為轄區,統率劉繇舊部,抵禦劉表。
自投靠孫策這幾個月來,太史慈和孫策一共也就見了不到五麵,要說主從二人之間有什麼深厚情誼,那肯定不現實的。
如果說要為孫策征戰四方,太史慈自然是願意的。
畢竟孫策勇武,冠絕江左,跟著這樣的雄主,前途光明。
現在,孫策死了,孫權接班,太史慈心裏就犯起了嘀咕。
坦白說,他僅僅隻是在幾個月前投靠孫策時見過孫權一次,彼時孫權不滿十六歲,隻是小毛頭孩子一個,很是稚嫩,看不出有什麼英明神武的潛力,武略也很平庸。m.X520xs.Com
一個小孩子而已,哪來的武略呢?
所以,為這樣一個幼主效力,正常人都會有點想法。
其實不光是他這個建昌都尉有想法,就連孫家的人,不看好孫權的也大有人在。
廬陵太守孫輔暗中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
丹陽太守孫翊被叛亂著邊鴻刺殺,宗室重臣孫河被部將媯覽、戴員殺害;
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地方。
整個江東五郡(廬江郡和九江郡位於長江以西),幾乎亂做了一團。
十六歲的孫權能力挽狂瀾嗎?
沒有人知道。
身在亂世,良臣擇主而事啊…
想到這裏,太史慈重重歎了口氣,並沒有明確回複陳群,保不保持“中立”。
不過他的態度已經說明了一切。
陳群也明智的沒有多問,拱手告辭,去往下一站。
……
在二陳的大力遊說之下,
時年16歲的陸遜,21歲的殺人逃犯呂蒙;25歲的曲阿閑人諸葛瑾,35歲的嚴畯;避難會稽的步騭、衛旌,以及徐盛、顧雍、顧邵等還沒有投奔孫氏的大才,全都感受到了呂布的盛情招攬。
投奔小兒孫權,還是投奔剛剛在徐州打敗了曹操的天下第一猛將呂布?
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杆秤。
眼下呂布對江左虎視眈眈,孫權大抵是守不住的。
今時今日的呂布,與三年前準備過江大殺特殺的孫策何其相似!!
遍觀江左,無人能敵此人啊。
如此,與其先投孫權,等孫權被擊敗後再投呂布,成為二臣,為何不一開始就投奔呂布呢?
考慮到這一點,除顧雍、顧邵外,
魯肅、諸葛瑾、呂蒙、陸遜、嚴畯、步騭、衛旌,徐盛等大才全都明智的選擇投奔呂布。
一時間,各路大才雲集廬江府。
甚至,就連身在荊州章陵(南陽郡南部)的甘寧,也聽聞了徐州牧呂布在廬江大肆招攬人才的消息。
甘寧少時好遊俠,因在巴郡之中輕俠殺人,藏舍亡命,而大有名聲。
後來,甘寧不再攻混社會。他讀了一些書,鑽研諸子百家之說,想有所作為,便進入仕途,從計掾開始,逐漸升遷成為秩六百石的蜀地郡丞。
興平元年(194年),劉焉病亡,其子劉璋掌權益州。在劉闔的策反下,甘寧與沈彌、婁發等人起兵反叛劉璋,但被趙韙擊敗。甘寧便率領八百多人,順江而下到荊州依附劉表,留駐章陵郡。
劉表雖為荊州刺史,更是“八俊”之一,頗有盛名,但甘寧也發現劉表不習軍事,在當前天下紛爭,群雄逐鹿的形勢下,前途渺茫,便有了離去的心思。
恰在這時,他聽說呂布在廬江“招賢納士,意欲圖謀江左,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便決定前去投效。
但事情往往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甘寧率軍路經夏口,被江夏水軍攔截,無法通過,隻好暫且依附江夏太守黃祖,並伯仲派人送信給呂布,表露投靠之意。
呂布接信後大喜,立即行動了起來。
建安四年一月(199年),就在周瑜陳兵江東沿岸,嚴防呂布渡江來攻,孫權長籲短歎,歎招攬不到人才的時候…
呂布親率三萬大軍,在“大霧”的掩護下,又以甘寧為內應,突然領兵西攻江夏。
猝不及防之下,黃祖大敗,率親信部眾狼狽逃潰,但大霧之中不辨東西南北,居然逃到了負責堵截的趙雲麵前,被趙雲抬手一槍給殺了。
黃祖死後,江夏易手,其餘諸縣也都望風而降,原黃祖部將蘇飛等人也都率眾來投。
短短三日,江夏全境全部落入呂布之手,甘寧也如願以償成為呂布麾下虎將。
其後,呂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與反叛劉表的長沙太守張羨搭上線,全控長江南岸的武陵、長沙、零陵、桂陽、江夏荊南五郡,勢力急劇膨脹,再次擁有了六郡一地,成為江南第一強力諸侯。
並把劉表的勢力徹底趕到了長江以北。
與此同時,呂布一邊陳兵江夏,長沙,廬江三郡,做出準備攻打江東的姿態,一邊再次派出陳群,前往宛城遊說張繡,共擊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