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第一章(1 / 2)

寒露之後,天越來越冷。秋收到尾聲,人也漸漸閑下來。雖說流年不利,田地裏的收成倒也還過得去,吃飽了穿暖了,於是乎,人的想法和需求也就多了。

比如莫家莊曾斷言災年成婚不吉利的莫瑭,就動了娶親的心思。且在秋收之後,這種願望越發的強烈。其實他在這十裏八鄉未婚的小夥子當中,條件是拔尖的。皮相生的俊,人也勤快上進,沒什麼不良嗜好,又讀過幾年書,還見過大世麵,比起隻能在田地裏下苦力刨食的莊稼漢子,多了那麼幾分“氣質”,怎麼的都能頂多半個秀才。他家中人口也簡單,就母子二人,老母親王氏與人為善,是極好相處的。自幾年前莫瑭“衣錦還鄉”,拆掉舊屋,起一水兒的石瓦房,購置良田十畝及不少家當。如今家中除過兩頭牛,老母親王氏還圈養了五六隻羊,牛羊個個膘肥體壯。這等家境就算求娶鄰鄉雲橋鎮大宗族雲氏家的女兒,那也是沒問題的。

那麼問題在哪裏呢?

問題在於他看上的不是普通的姑娘,是如今住在莫尋山上的一位女修士。自打老母親得知他的想法,無端的焦慮,沒少勸他,“兒啊,人家仙姑注定是要問道尋仙的,怎麼可能嫁給我們這樣的凡人?你如今都快三十了,這眼光可得降降,不然為娘這半截身子入土的人,啥時候才能抱上孫子呀?”

別說老母親看不透,就算整個莫家莊,也沒一個明白的。莫瑭是有些不屑,凡夫俗子能懂些什麼呢?他哪裏就眼光高了?實在是莫尋山上的這位女修,她過於接地氣,導致莫瑭覺得彼此誌趣相近且門當戶對,再般配不過了。

莫家莊就在莫尋山腳下。莫尋山坐落於中洲赤水河畔上遊之南,過業城五百裏,山前有雲橋鎮,山後有莫家莊,周家莊,趙家莊不等。將中洲所有的山頭拿出來比對,莫尋山必定是平平無奇的那一座,植被稀疏且又小又矮,像莫瑭這樣腳程快的人,一炷香的時間就能爬到頂。凡界的山嘛,本沒多少靈氣,委實不是修士們修行的道場,否則這千百年來,也不會隻來這麼一位年輕姑娘。

說起來都是緣分。這女修去年路過莫尋山,臨時落腳沒幾天,剛好碰到禁行令頒布,走不了隻好住下來,後來也不知是習慣了還是怎的,一直住到現在,還在山上蓋屋種田,大有定居的意思。莫瑭時常進山,總能遇見她,姑娘見了也能大大方方回應他的招呼,一來二去的,就認識了。問她名號,姑娘便說,“無覓。”見他疑惑,又解釋道,“踏破鐵鞋無覓處的無覓。”

莫瑭從沒見過無覓仙姑使用法術,也感受不到她身上有靈息環繞。無覓初來莫尋山時並無住所,僅僅靠從前獵戶為捕獸在山上挖好的陷阱擋風遮雨,後來陷阱被暴雨衝塌,差點將她埋在裏麵。於是在山坡上拿石頭子兒混著曬幹的草杆和泥,堆出兩間房,費了不老少精力,而且還是莫瑭喊了莊子裏其他幾個受過她恩惠的人幫忙才壘成的。莫瑭也沒見過無覓打坐靜悟,當然不排除他沒遇到這種情況。無覓生活極簡,總穿著樸素的麻織衣裙,一日三餐食粗茶淡飯,在山間開田耕地,也是起早貪黑辛勤勞作,與農家姑娘並無不同。隻不過莫瑭覺得她沒什麼農耕經驗,種出來的粟米和麥子,還沒有她田裏的那些雜草長的茂盛。莫瑭摸著無覓收上來的幹癟癟毫無靈氣的糧食粒,無奈歎道,“仙姑,種地播了種,是要定期鋤草的。不然你這一春秋的心血就白費了。”

無尋並不在意這些,“不要緊的。”

她說這話的時候,正在晾曬洗好的衣服,那些衣服穿的很舊,有的還打了補丁,她翻動衣物的手上,有一道長長的疤痕,去年劃傷的,如今依舊明顯。莫瑭心道,真正的修士,是辟穀的,是不洗衣服的,就算下地種植靈田,傷了手腳,也是很快能複原的。

莫瑭這樣想,是因為他見過真正的修士。少年時,他體弱不堪,去雲橋鎮醫病時得了一些機緣,跟著一個在外遊曆而後回鄉探親的修士進了大宗門,做過幾年雜役,又因機緣得了一顆靈丹,保他身體強健不易衰老,所以他年近三十,看起來也隻如十八九歲的少年一般。他是接觸過修行之人的,他們知識淵博,談吐不凡,看上去很有仙氣的樣子,一開口天道如何,法則如何,並不像無覓這樣沾染著人間的煙火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