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先生乃是大才,何必要在董賊軍中效力,這豈不是屈才麼?不如為楊某效力如何。”楊廣開口道。
賈詡低頭道:“詡才識微薄,公達先生出身潁川荀氏名門,效力於大將軍府中,才智高絕,將軍有公達先生輔佐還不夠麼?”
楊廣微微一笑:“文和先生家鄉在武威,族中有口兩百零三,還有一兩名幼子,大者二八,小者不過八歲之齡,不知道某說的可對麼?”
聽到楊廣這句話,賈詡頓時麵色大變:“將軍你?”
楊廣走上前去,扶起賈詡:“文和先生的才華某早就知曉,不過何苦要為國賊董卓效力呢?”
楊廣話語中的拉攏之力表露無遺,賈詡默然一陣,隻好苦笑道:“也罷,將軍如此看重於詡,詡願效犬馬之勞。”
賈詡是三國謀士中謀己的代表人物,終其一生都在以保全自己和家人性命的基礎上遊走於亂世之間,為了自己能夠活命,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曆史上李傕郭汜之所以能夠反攻長安,致使漢室最後一絲生機斷絕,賈詡於其中可謂功不可沒,所謂亂國毒士便是如此。
因此楊廣以賈詡在涼州的族人相威脅,可謂直擊其要害,賈詡別無選擇之下,自然答應為他效力。
不過可想而知,以如此強迫手段將賈詡收之於麾下,賈詡自然心中不爽,不過楊廣也不在意,畢竟隻要自己日後的勢力足夠強大,就不愁賈詡不向自己歸心。
在原本的曆史軌跡當中,董卓被殺後,李傕郭汜兩人擁兵十餘萬,問計於賈詡,賈詡便為李傕郭汜獻策出兵攻破長安,逼走呂布。
而後來賈詡為張繡效力,見到曹操來攻,即便是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將典韋都死在張繡手中,依舊一力勸諫張繡歸降曹操,由此可見賈詡的心性。
“文和先生在董卓軍中為平津都尉?今日起文和先生便暫任吾中軍的參軍一職,日常為吾參讚軍務可好。”
賈詡低下頭去:“多謝將軍。”
楊廣擺擺手示意賈詡下去,過不多時荀攸走進帳中。
“恭喜主公,如今長安已經是唾手可得,離主公之大業便隻差潼關這最後一環了!”荀攸激動道。
楊廣點點頭:“公達,事不宜遲,立刻安排天子往長安城來,準備登基一應事務,重新逢迎弘農王登基!”
荀攸欣喜若狂:“主公中興大漢,興複社稷,必當留名青史。”
董卓派出賈詡與楊廣休兵罷戰,雙方達成協議,李傕牛輔率兵撤出長安城,駐守潼關,而楊廣立刻派兵入駐長安城,這座前漢舊都,將會成為新的都城。
老舊的宮殿台階之上,劉辯身著黃冕紅袍,在一旁幾名內侍的服侍下輕輕走上台階。
而在周圍則是楊廣,太史慈、張頜、龐德、典韋、荀攸、賈詡等文武大臣以及一幹從軍中抽調的精銳士卒充當禁衛軍。
在萬眾矚目之下,劉辯強行鎮定下來,一步一個台階,每走一步心裏便如大錘重重的敲擊一下,短短數十級階梯仿佛是一個世紀那麼漫長。
終於走到了台階之上,欣喜萬分的何太後用鼓勵的眼神看著重新登上帝位的自家孩兒:“孩兒,你是天子,拿出天子的擔當。
在何太後的注視下,劉辯緩緩轉過身來,看著台階下的將臣士卒,心中感慨萬千。
一旁的荀攸則是上前一步:“國賊董卓,暴虐無道,擅自廢立天子,好在天佑社稷,請陛下複位。”
楊廣上前一步,抱拳道:“請陛下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