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車騎慢走,改日某親自登門拜訪。”
“恭送皇甫車騎。”
太史慈和荀攸兩人微微彎腰,送走了皇甫嵩之後,兩人相視一笑。
“公達,請吧。”
“將軍相邀,敢不從乎?”
太史慈荀攸兩人走出宮中,信步朝著驛館行走而去,剛到門口,龐德就迫不及待的迎了上來。
“刺史回來了,這位先生是?”龐德見到太史慈身旁的荀攸,微微一愣,荀攸身上有一種淡雅出塵的氣質,悠然自得,好像什麼都難不倒他,一副智珠在握的氣質。
“公達,此乃某帳下軍司馬龐德,字令明。”太史慈對荀攸介紹完了,又對龐德道:
“令明,這位公達先生乃是宮中黃門侍郎,潁川荀氏之後。”
還沒等龐德開口,荀攸笑道:“子義將軍平定涼州,想必龐司馬在其中必定出力甚多吧,如此看來將軍倒是給我家小姑丈又找了一員猛將。”
龐德聞言不禁有些一頭霧水,隻得定定的聽著兩人下文。
“哈哈,不瞞先生,這次回來便是要將令明引薦給我家主公。如此不如我等便往我家主公府上一會如何?”
“如此也好!”荀攸想了想說道。於是幾人便往楊氏府上方向走去。
不多時幾人便來到了楊廣的府上,看著麵前這棟熟悉的建築,太史慈不由感慨時間的飛逝。
“不知不覺間我也有數年沒有回到洛陽了,也不知家母在主公府上過的可好?”太史慈如是想到。
稍微收拾了一下心境,太史慈上前敲了敲門,
“來者何人!”這時一名門童打開大門問道。
“勞煩通傳主公,太史慈與荀公達來訪!”
“原來是子義將軍與荀先生啊!還請兩位稍待,我這就前去通傳!”那門童聞言當即心下一驚,待看清了兩人的麵容後又是一喜,連忙說完後便往府中去尋楊廣去了。
“公達兄,皇長子乃是何皇後所生,又是嫡長子,為何陛下卻遲遲不肯立太子呢?”眼看門童去尋楊廣還要些許功夫,於是太史慈便接著之前的話題繼續問道。
荀攸答道:“將軍久在邊塞,少來京城,可能有所不知。陛下近來寵幸王美人,皇子辯木訥少言,皇子協自幼聰慧,因此陛下欲傳位於皇子協,但是又因為眾臣幹預勸諫,不敢立皇子協為太子,因此也不立皇子辯。”
太史慈微微歎一口氣:“國有長君,乃社稷之福,昔日明章二帝皆為明訓,陛下應當請朝中大儒傾力教導皇子辯才是。”
昔年,光武帝劉秀平定天下時尚在壯年,因此掌朝的時間十分長久,因此太子也就是漢明帝直到三十多歲才登基為帝。
而接受了二十多年教育的漢明帝博學多識,為人成熟穩重,因此完美的承接了漢王朝的統治。
而之後的章帝雖然沒有而立之年,不過也是將近二十歲即位,又有明帝的培養,因此處世理政也算沉穩。
不過之後整個東漢的皇帝都一直陷入了一個怪圈,其後的皇帝大都年幼繼位,因此多為太後垂簾聽政,既而使得外戚權力空前加強。
而成年後的皇帝為了自外戚手中拿回屬於自己的權力便又不得不依靠宦官的幫助,既而也就導致了其後外戚宦官等勢力來回把持朝廷,皇帝的權威大為喪失,此後皇權的衰落也就在所難免了。
不過此時的劉宏似乎還是沒能吸取教訓……
。您提供大神四知的廣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