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淯水大捷(2 / 2)

而這時,秦頡大軍也終於出擊而來,漢軍早有準備,魯山多木,早取材做了無數簡易舢板,加上秦頡手下將士,大多為江夏之兵,常年習於江邊,論起水戰,不比江東之兵差得多少。

文聘當先,持槍而出,中軍鼓噪搖旗,呐喊助威,無數舢板順著那已然平息的浪流而出,人皆盡穿輕甲,密密麻麻,隻看得黃巾殘軍膽戰心驚。

無數人,左右觀之,山穀四下左右盡皆是大水,根本逃無可逃,加上大水過處,衣甲兵器多有丟失,狼狽不堪,戰意全無,現在看官兵攻來,無數人隻得紛紛跪地,高聲請降。

或有堅毅死忠者,誓死抵抗,文聘隻叫士卒放箭,一番輪射下來,那些血氣之士,死傷過半,不勞大軍肉搏,便被一一擊殺。

如此,幾乎不費多少功夫,這淯川口之賊軍。幾乎全數伏誅。受降者不計其數。

而楊廣率軍饒過淯水之後,伏兵於宛城城東。楊廣知道,若是張曼成兵潰消息傳出,宛城必然會有兵馬前去接應。

而楊廣之軍,其目標不僅在於襲殺那淯川口潰逃下來的殘兵,更深一次目的,便在於進一步削弱南陽賊寇元氣,以便為接下來能夠順利收複宛城這座南陽重鎮而做準備。

曆史上,秦頡雖設計成功襲殺張曼成,但卻未損南陽賊寇根本,張曼成死後,宛城又推趙弘為帥,依舊圍聚十來萬人盤踞宛城,致使朱雋合秦頡大軍一萬八千餘人強攻三月依然未下。

由此便可知宛城城防之堅固,而後,雖然趙弘兵敗身死。黃巾賊寇卻又依次推舉出韓忠,孫夏等人連番抗敵,其最大依仗,便在於那十數萬人馬。

所以,楊廣如果想盡量將南方兵馬輸送北麵抗敵。最根本的是要極大地削弱南陽元氣,使賊軍主將身死之後,再無兵可拒,後施以懷柔,招降剩餘的黃巾賊軍,這南陽一地,便可平定!

水淹淯川,張曼成可戰之兵,大半皆喪,其本人更是深陷大水之中,死無全屍。而不出秦頡與楊廣所料,淯川口殘兵逃往宛城。

楊廣麾下之軍早得楊廣叮囑,若是小股敵軍盡皆放過,若是大隊人馬,則留住截殺。很不巧的是,水淹淯川,逃出者,十不過一,大多皆是零星而走。

而另一邊,張曼成率軍走後,留於宛城的守將正是趙弘,聽得淯川潰兵之報,臉色端是烏黑一片,不待他言。

當下便點齊兵馬,殺奔淯川而去。

事實上,在張曼成長久以來地威壓之下,趙弘這個副帥過得十分窩囊,如今聽得張曼成兵敗,心裏卻是一番竊喜。當然,更多的還是對漢軍的恐懼……

“張曼成死了?這南陽一帶,除了我還有誰可坐這大帥之位?不過……五萬精銳人馬啊,居然都被官兵擊敗,雖然是用水來淹,但這五萬兵馬可是宛城為數不多的可戰之兵。

五萬兵馬一遭皆喪,倘若官兵再來,我軍雖坐擁宛城,可卻無多少援兵……該死,還是先去救人,能救得多少人馬,便是多少人馬,至於張曼成嘛……”

。您提供大神四知的廣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