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汝南袁氏(1 / 2)

翌日,楊奇府中,楊廣與其兄長楊亮正襟危坐聆聽楊奇的教導。

今日楊廣也是第一次見到這位自己模糊印象中的大哥,記憶中楊奇發妻早逝,誕下了嫡子楊亮,後楊奇才續弦竇氏,進而誕下自己,楊亮自幼便聰敏好學,好書法文賦,隻是自幼體弱多病,楊奇顧慮到他的身體,便未讓其入太學進學,其課業除族學中教導外,多由楊奇隨身親自教導,可見對其長子,楊奇也是多費心力。隻見楊奇慢慢說道:

“今之大漢,治經之學,共分為古之經學與今之經學,前漢文景之時國家確立齊魯韓三家《詩》為博士均為今文,至武帝立五經七博士、興太學後,今文經學遂逐漸成為官學。吾等家傳歐陽《尚書》便屬於今文經學之列,此乃吾弘農楊氏能至今屹立不倒之根本,汝等需好生仔細專研,而古之經文漢初時多屬弱流,並不為顯學。直至後來前漢末期劉歆主張設立《左氏春秋》為官學,後輔助王莽推行古法,古之經學便逐漸開始大行其道,至我朝世祖光武帝排除眾異設立《左氏春秋》為博士,再到章帝《白虎通議》的頒行,古文經學遂逐步躋身顯學之列,今之蔡伯楷便是此中翹楚。至此兩大經文學派紛爭不斷,當然此中之事太過複雜,不是汝二人這黃口小兒能夠明白的,汝等隻需知道現今朝堂之上能夠位居高位的還是以今之經學為主體,看看吾弘農楊氏與汝南袁氏便知。”喵喵尒説

“汝南袁氏也治歐陽《尚書》?”楊廣好奇問道。

“汝這小兒想什麼呢,吾等家傳之學可不會輕易外傳,這可是吾等世家立身之本,歐陽《尚書》除吾弘農楊氏外便隻有龍亢恒氏有傳,說起來吾等兩家之間倒是頗有淵源,以後有空再給你倆好生說道。”楊奇說道。

“至於汝南袁氏,自其祖袁良以後,至其孫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為司空,京子袁湯為司空、太尉,湯子袁逢及逢弟袁隗現今也身據高位,日後恐怕也少不了一個三公之位,而汝南袁氏之所以能夠四世不衰,靠的就是其家傳《孟氏易》,四世以降汝南袁氏憑此家傳之學廣授門徒,直至今日可謂門生故吏遍及天下,位列大漢頂級門閥之列。”楊奇輕捋了捋胡子接著說道。

“哦,想不到汝南袁氏家門竟如此顯赫,不知與吾弘農楊氏相較誰能更勝一籌?”楊廣目光灼灼的盯著楊奇問道。

“嗬嗬嗬,怎麼說呢,吾弘農楊氏與汝南袁氏同屬大漢頂級門閥之列,郡望上可謂不相伯仲,隻是吾弘農楊氏子嗣不昌,不像袁氏子嗣昌盛,除長房外,分支別脈遍布各地,再加上袁氏自其先祖袁安起便廣授門徒,四世以降門生故吏遍及天下,而吾弘農雖也偶有教授門生,但家傳經學多以教導家族子弟,故在政治影響力上稍遜袁氏一籌。”楊奇略帶調侃的說道。

楊廣看著楊奇那不屑一顧的表情不禁撇了撇嘴心中默念道:“看來我家這個老頭子也是孤高的很呢?不過想來也是,同屬大漢頂級門閥,誰又敢說自己的家族不如別人呢!畢竟眼下大漢朝堂之內能夠憑借家勢聲望上與汝南袁氏相抗衡的也就是我弘農楊氏了吧。”